内痔切除术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因不良生活方式致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及长期内痔病史经保守治疗不佳的患者,术前需做一般、肠道、局部准备,手术有传统外剥内扎术和PPH等方法,术后要进行疼痛、出血、创面、饮食护理,还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康复时间约1-2个月,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需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一、内痔切除术的定义
内痔切除术是治疗内痔的一种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较为严重的内痔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增生的内痔组织来缓解症状。
二、手术适应证
1.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内痔,但对于成年患者,若内痔发展到Ⅲ度、Ⅳ度,即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甚至嵌顿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对于儿童内痔,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时才考虑手术,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在内痔切除术的适应证把握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依据内痔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手术。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久坐、便秘、饮酒、喜食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内痔,对于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内痔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职员,因工作原因久坐,排便习惯不佳,内痔发展到需手术程度时可进行内痔切除术。
4.病史因素:有长期内痔病史,经保守治疗(如坐浴、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效果不佳,且内痔症状逐渐加重,如出血频繁、出血量多、脱出不能回纳、疼痛等病史的患者,适合行内痔切除术。
三、手术前准备
1.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各项检查指标的儿童正常范围,与成人标准有所不同,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等。
2.肠道准备:手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术前1-2天进少渣饮食,术前晚及术晨进行灌肠,清洁肠道,以减少术中污染及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儿童患者肠道准备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灌肠液的量等。
3.局部准备:手术前需进行肛门局部清洁,可用温水坐浴等方法,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
四、手术方法
1.传统外剥内扎术:
先将内痔突出部分用血管钳夹住,在外痔部分做一放射状切口,剥离外痔皮下静脉丛,然后用丝线结扎内痔的基底部,切除多余的内痔组织。这种手术方法较为传统,但对于合适的内痔患者效果确切。
2.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同时进行吻合,使脱垂的内痔上提,阻断痔的血液供应,从而治疗内痔。该方法相对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等症状可能较轻。
五、手术后护理
1.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对于儿童患者,要慎用强镇痛药,可采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安抚、调整体位等;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观察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等。
2.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情况,包括大便带血的量、颜色等。若发现出血较多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3.创面护理: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定期进行创面换药,一般术后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促进创面愈合。对于儿童患者,换药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和不适;老年患者要注意局部皮肤情况,防止发生压疮等。
4.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饮食要逐渐过渡,一般术后1-2天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普食,但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儿童患者要注意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要选择适合儿童消化的食物;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防止便秘加重创面负担。
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少量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等方法止血;若出血较多,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对于儿童患者,出血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处理;老年患者要注意出血可能导致的贫血等并发症,必要时输血等治疗。
2.感染:表现为肛门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创面换药。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注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老年患者要注意有无基础疾病影响感染的控制,如糖尿病等,需同时控制基础疾病。
3.肛门狭窄:术后可能出现肛门狭窄,表现为排便困难。轻度狭窄可通过扩肛等方法治疗;严重狭窄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松解。对于儿童患者,肛门狭窄的处理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扩肛造成损伤;老年患者扩肛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七、康复及预后
1.康复时间:一般术后1-2周创面开始愈合,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2个月左右。儿童患者康复时间相对成人可能稍快,但也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老年患者康复时间可能较长,要注意加强康复期间的护理。
2.预后:大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可明显缓解,如出血停止、脱出消失等,生活质量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等情况,如术后再次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又可能导致内痔复发。因此,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