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腱是肩袖重要部分,作用是协助肩关节外展,其损伤病因有年龄、生活方式、外伤等;临床表现有疼痛(具疼痛弧)、活动受限、肌力减弱;诊断靠体格检查及X线、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适用于完全撕裂等,方式有关节镜下修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运动员各有治疗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冈上肌腱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前、上、后方。冈上肌腱主要作用是协助肩关节外展,其解剖位置特殊,在肩关节外展活动中易受损。
二、病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肌腱发生退变,弹性和强度降低,老年人冈上肌腱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50岁以上人群中冈上肌腱退变较为常见,这与长期的磨损、血供减少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频繁进行肩部过度外展、上举等动作的人群,如运动员(棒球、游泳、举重运动员等)、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反复肩部运动的人群,冈上肌腱承受的应力较大,更容易发生损伤。此外,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肩部受力不均衡,也会增加冈上肌腱损伤风险。
外伤因素:急性外伤如肩部直接受到撞击(如跌倒时肩部着地、运动中被撞击等),可直接导致冈上肌腱撕裂;慢性反复微小创伤也可引起冈上肌腱的慢性损伤,逐渐发展为肌腱损伤。
三、临床表现
疼痛:患者常出现肩部外侧疼痛,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处,疼痛在肩部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外展60°-120°时疼痛明显,这一特殊角度称为“疼痛弧”。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但夜间疼痛可能会影响睡眠。
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尤其是外展初期困难,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外展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患者可能发现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受到影响。
肌力减弱:冈上肌腱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肩关节外展肌力减弱,检查时可发现肩部外展力量较健侧减弱。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疼痛弧”试验,即在肩关节外展60°-120°时出现疼痛;Jobe试验(空罐试验),患者上臂外展90°、前屈30°,拇指向下,若出现疼痛或力量减弱提示冈上肌腱损伤;此外,还可通过触诊了解肩部局部有无压痛、肿胀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肩关节骨质情况,排除骨折、脱位等其他肩部病变,但对冈上肌腱本身的显示不清晰,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冈上肌腱的形态、结构,能发现肌腱的部分撕裂、完全撕裂等情况,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可作为冈上肌腱损伤的初步筛选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冈上肌腱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肌腱的损伤程度、范围,如肌腱的部分撕裂、完全撕裂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治疗
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对于轻度冈上肌腱损伤,通过休息、使用三角巾悬吊等方式限制肩关节活动,让肌腱有机会修复。一般需要休息2-4周,避免肩部过度活动。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肩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肌腱损伤的修复。例如,超短波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康复训练:在疼痛缓解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等活动度训练以及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肩部外展抗阻训练等,有助于恢复肩关节功能,但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加重损伤。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冈上肌腱完全撕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此外,部分严重的部分撕裂,如影响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的,也可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关节镜下冈上肌腱修复术,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肌腱的缝合修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冈上肌腱损伤较为少见,多因严重外伤引起。在处理上需特别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制动和康复训练等,且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治疗方法。由于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家长需密切配合治疗过程,确保治疗效果。
老年人:老年人冈上肌腱损伤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时要注意综合考虑。手术治疗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非手术治疗时,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肩部疼痛加重或影响恢复。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物理治疗等时要注意与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
女性: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肩部活动可能有其特点,如穿脱衣物、抱孩子等动作可能影响肩部。在冈上肌腱损伤的治疗中,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活方式对肩部恢复的影响,康复训练要适合女性的体力和肩部活动习惯,给予女性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在康复训练指导时考虑其穿衣等日常活动的便利性。
运动员:运动员冈上肌腱损伤后,恢复后重返赛场需要严格遵循康复流程,确保肌腱完全修复且肩关节功能恢复到足以承受运动负荷的程度。要进行全面的运动功能评估,包括力量、活动度、稳定性等方面,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再次损伤。同时,运动员的康复训练可能需要结合专项运动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