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方法分为钳拔法(适用于牙冠暴露牙根圆锥形或多根分叉不复杂的牙,操作含麻醉、选钳、摇动扭转牵引等)、挺拨法(用于松动大或钳拔难的牙,操作是选挺刃置间隙以牙槽嵴为支点旋转撬动挺松)、涡轮钻法(用于复杂阻生牙,操作含麻醉、用涡轮钻分割小块取出);不同拔牙方法需注意患者自身因素,如儿童拔牙要谨慎轻柔并关注心理,老年人拔牙要注意创口护理等,特殊人群拔牙有特别考量,儿童要考虑心理特点,老年人要注意创口护理,妊娠期女性拔牙前3个月和后3个月尽量避免,必须拔在4-6个月选创伤小方法并解释风险必要性。
一、拔牙方法的分类及具体介绍
(一)钳拔法
1.适用情况:适用于牙冠暴露于口腔内,且牙根为圆锥形或多根但分叉不复杂的牙齿,如上颌前牙、下颌前牙及简单的磨牙等。
2.操作步骤:首先需要对牙齿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选择合适的拔牙钳,将钳喙放置在牙齿的正确位置,使钳喙与牙长轴方向一致,然后通过摇动、扭转、牵引等动作逐步将牙齿拔除。例如,拔除上颌中切牙时,先使用上颌前牙钳,将钳喙沿牙长轴方向放置,先向唇侧和腭侧缓慢摇动,待牙齿松动后,再向唇侧方向牵引拔出。
(二)挺拨法
1.适用情况:常用于松动度较大的牙齿,或者钳拔法难以拔除的牙齿,如残根、阻生牙的初步松动等情况。
2.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牙挺,将牙挺的挺刃置于牙齿的近中或远中面与牙槽骨之间的间隙内,以牙槽嵴为支点,通过旋转、撬动等动作,将牙齿挺松。例如,对于低位阻生的智齿,在无法直接用钳拔法拔除时,可使用牙挺先将其挺松,然后再配合其他方法拔除。
(三)涡轮钻法
1.适用情况:主要用于拔除复杂的阻生牙,如完全骨埋伏阻生的智齿等。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疼痛,尤其适用于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
2.操作步骤:首先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涡轮钻将牙齿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别取出。例如,拔除完全骨埋伏阻生的智齿时,先用涡轮钻将牙齿的牙冠部分分割,然后将各个小块分别取出。
二、不同拔牙方法的注意事项
(一)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拔牙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儿童的牙槽骨尚未完全发育。在拔牙前需要详细检查牙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例如,对于乳牙的拔除,一般多采用钳拔法,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拔牙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心理支持。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拔牙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低于180mmHg,舒张压低于100mmHg)才能进行拔牙。拔牙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拔牙方法的选择影响不大,但在术后恢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的凝血功能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拔牙后需要注意压迫止血的时间适当延长,预防出血过多。
3.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患者:吸烟会影响拔牙创口的愈合,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创口的血液供应。所以,拔牙前建议患者尽量戒烟一段时间,一般建议拔牙前1-2周戒烟。
酗酒患者:酗酒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加拔牙后出血的风险。因此,拔牙前需要询问患者的饮酒情况,对于长期酗酒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拔牙的风险,并在拔牙后密切观察创口情况。
4.病史因素
心脏病患者: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拔牙需要特别谨慎。如果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拔牙时需要注意避免电磁干扰等问题。一般建议在心脏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由心内科医生和口腔科医生共同评估后再进行拔牙。例如,对于患有冠心病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不建议立即拔牙,需要先进行相应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拔牙。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拔牙前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低于8.88mmol/L),并且在拔牙后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三、特殊人群拔牙的特别考量
(一)儿童拔牙
儿童拔牙时,除了要注意上述年龄因素相关的内容外,还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可能会对拔牙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拔牙前要通过温和的方式向儿童解释拔牙的过程,缓解其紧张情绪。例如,可以通过玩具、故事等方式让儿童了解拔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过程。同时,在拔牙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快速、轻柔,减少儿童的不适感。
(二)老年人拔牙
老年人拔牙后,由于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特别注意创口的护理。建议老年人拔牙后保持口腔清洁,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漱口水等。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过硬、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创口。同时,要密切关注创口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复诊。
(三)妊娠期女性拔牙
妊娠期女性拔牙需要谨慎,一般来说,在妊娠的前3个月和后3个月尽量避免拔牙,因为前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流产,后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早产。如果必须拔牙,需要在妊娠4-6个月期间进行,并且要选择创伤较小的拔牙方法,拔牙前要向患者充分解释拔牙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