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典型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明显瘙痒且数小时内消退但新风团陆续出现,部分伴血管性水肿,其诱因包括食物(含动物性、植物性蛋白及添加剂等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药物(作为半抗原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吸入物(花粉、动物皮屑等通过呼吸道引发Ⅰ型变态反应)、接触物(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接触物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致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率高,抗体参与炎症介质释放调控)及其他因素(物理、精神、内分泌因素通过不同机制诱发)。
一、荨麻疹的症状
荨麻疹的典型症状是皮肤上出现风团,通常为红色或苍白色,大小和形态各异,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风团伴有明显瘙痒,一般数小时内可消退,但新的风团会陆续出现,呈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肤深层的肿胀,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部位。
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
(一)食物因素
1.常见食物过敏原: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类、牛奶、鸡蛋等;植物性食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某些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也可能引发荨麻疹。例如,有研究表明,对牛奶过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荨麻疹症状,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食物蛋白的通透性较高,更易发生食物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
2.作用机制:食物中的过敏原可通过免疫机制(如Ⅰ型变态反应)引发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风团等荨麻疹表现。
(二)药物因素
1.常见致敏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因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导致荨麻疹。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后发生荨麻疹的概率相对较高。
2.作用机制: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相同药物时,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荨麻疹。
(三)感染因素
1.感染类型: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如肠寄生虫、蠕虫、丝虫、包虫、血吸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感染)都可能诱发荨麻疹。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诱因有所差异,儿童时期呼吸道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儿童荨麻疹;而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荨麻疹的关系也逐渐被重视。
2.作用机制: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引发荨麻疹。
(四)吸入物因素
1.常见吸入物: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后容易引发荨麻疹。不同生活环境下吸入物过敏原不同,城市中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对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2.作用机制:吸入物中的过敏原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引起Ⅰ型变态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引起皮肤血管反应,出现荨麻疹症状。
(五)接触物因素
1.接触性过敏原:动物性接触物如毒毛虫、海蜇、蚊虫、跳蚤、臭虫等;植物性接触物如漆树、荨麻、除虫菊等;化学性接触物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塑料、橡胶、染料等。不同接触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过敏体质的人群即使接触少量接触物也可能引发反应,而普通人群可能耐受。
2.作用机制:接触物与皮肤或黏膜接触后,可通过免疫性(如Ⅰ型、Ⅳ型变态反应)或非免疫性机制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荨麻疹发生。
(六)自身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相关情况: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患者中,荨麻疹的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产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能参与了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例如,自身抗体可能与肥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其自发释放组胺等介质,引发荨麻疹。
2.作用机制:自身免疫产生的抗体参与炎症介质的释放调控,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从而引发荨麻疹症状。
(七)其他因素
1.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不同年龄人群对物理因素的耐受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对寒冷等物理刺激更敏感,容易因寒冷刺激引发寒冷性荨麻疹;而成年人可能因摩擦、压力等因素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时间行走或穿着紧身衣物后,局部皮肤受到压力可能出现压力性荨麻疹。
2.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机体的免疫和血管反应,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发生荨麻疹的风险可能增加,尤其是本身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精神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3.内分泌因素:月经紊乱、妊娠等内分泌变化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女性在月经前期或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和血管状态,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内分泌改变,更容易出现荨麻疹症状,且在产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女性产后荨麻疹仍持续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