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出现痤疮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致皮脂分泌增加、皮脂腺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睡眠、心理因素等;应对措施有一般治疗即皮肤清洁、生活方式调整,局部治疗用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类外用药物,系统治疗用抗生素、异维A酸、抗雄激素药物,物理治疗用光动力治疗、红蓝光治疗,且要正确认识痤疮避免挤压,根据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治疗方法特殊人群需谨慎遵循建议。
一、青少年出现痤疮的原因
(一)内分泌因素
青春期时,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尤其是睾酮水平升高,会刺激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导致皮脂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是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基础,过多的皮脂会为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引发痤疮。例如,多项研究表明,血清睾酮水平与痤疮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二)皮脂腺过度角化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过度会导致导管堵塞,皮脂排出受阻,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这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初始步骤。青少年时期,由于内分泌等因素影响,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角化,使得导管口径变小,皮脂排出不畅,进而形成痤疮的基本损害。
(三)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皮肤表面,但在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分泌增加的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它会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导管处炎症反应,导致毛囊壁损伤、破裂,内容物进入周围组织,引起炎症性丘疹、脓疱等痤疮表现。研究发现,痤疮患者皮损中痤疮丙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
(四)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后形成的微粉刺以及痤疮丙酸杆菌等因素引发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聚集,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毛囊周围的炎症,使痤疮表现为红肿、疼痛的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等。
(五)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痤疮患者,青少年发生痤疮的可能性会增加。遗传因素会影响皮脂腺的大小、分泌功能以及毛囊导管的角化程度等,使个体更容易出现痤疮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六)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会促进皮脂腺分泌更多皮脂,从而加重痤疮。例如,过多食用糖果、巧克力、油炸食品等,可能导致痤疮加重。
2.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激素水平紊乱,进而诱发或加重痤疮。青少年如果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更容易出现痤疮问题。
3.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皮脂腺的分泌,导致痤疮发生或加重。
二、青少年出现痤疮的应对措施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每天1-2次,去除皮肤表面多余的油脂、污垢和脱落的角质细胞,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例如,选择含有氨基酸成分的温和洁面产品,既能清洁皮肤,又不会过度脱脂。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
心理调节:青少年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瑜伽等)、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
(二)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
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等,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还具有抗炎作用。但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如局部红斑、脱屑等,一般在建立耐受后可继续使用,且应在晚间使用,避免日光照射加重刺激。
过氧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角质的作用。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能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常制成凝胶剂外用,使用时注意避免接触眼、口、鼻等黏膜部位。
抗生素类:如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适用于炎症性痤疮。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细菌耐药。
(三)系统治疗
1.抗生素:对于中重度炎症性痤疮,可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如米诺环素等),但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光敏反应等,且青少年使用时需谨慎,避免影响骨骼发育等。
2.异维A酸:适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但异维A酸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致畸性,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及停药后三个月内应严格避孕,还可能引起皮肤干燥、唇炎、肝功能异常等,使用时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
3.抗雄激素药物:对于女性雄激素水平升高相关的痤疮,可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如避孕药等,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因为其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影响月经周期等。
(四)物理治疗
1.光动力治疗:适用于中重度痤疮。利用光敏剂结合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使痤疮丙酸杆菌代谢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及减轻炎症反应。
2.红蓝光治疗:蓝光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红光具有抗炎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改善痤疮的炎症性皮损。
对于青少年痤疮患者,家长和青少年自身都要正确认识痤疮,避免用手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留下瘢痕等不良后果。同时,要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在治疗时需特别谨慎,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