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僵硬因骨折后长期固定致关节周围组织纤维粘连、关节囊和肌肉挛缩等,儿童需早期适度功能锻炼,老人固定期要遵医嘱活动;创伤性关节炎由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等致软骨磨损破坏,儿童要确保骨折良好复位,老人要合理康复避免过度负重;肌肉萎缩是因患肢长期不活动致废用性萎缩,儿童要鼓励适当锻炼,老人要指导床上练习并尽早活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与骨折部位血供不足等有关,儿童要保证营养,老人要控制基础疾病规范治疗康复;缺血性肌挛缩因骨折部位血管损伤致肌肉缺血坏死瘢痕挛缩,儿童和老人都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时就医处理。
发生机制:骨折后长期固定,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例如上肢骨折后肩关节活动受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固定期间肩关节活动减少,周围组织逐渐出现粘连等改变。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骨折后由于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固定时间过长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而老年人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因为其组织修复和适应能力较差;生活方式上,受伤前活动量少的人骨折后更容易发生关节僵硬,因为其关节周围组织本身的柔韧性等基础较差;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关节疾病基础,骨折后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骨折后应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以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因为儿童虽然修复能力强,但如果固定不当或早期活动不足也容易出现问题;老年人骨折后在固定期间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等简单活动,同时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家属要协助进行轻柔的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因为老年人恢复相对缓慢,关节周围组织更容易出现粘连等情况。
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机制: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骨折愈合畸形等原因导致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比如下肢骨折累及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使关节面不再平滑,长期磨损后就会逐渐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因素:年龄上,青壮年骨折后如果处理不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其关节活动度大,长期磨损更容易出现问题;生活方式中,受伤后过早进行剧烈活动会加重关节面的磨损,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病史方面,既往有关节炎病史的患者骨折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更大。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骨折后要确保骨折良好复位,因为儿童骨骼还在发育中,不良复位可能会对未来关节功能产生长期影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老年人骨折后要注意合理的康复计划,避免过度负重等活动,减轻关节负担,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关节本身退变基础存在,骨折后更易诱发创伤性关节炎。
肌肉萎缩
发生机制:骨折后患肢长期不活动,肌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例如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腿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就会逐渐萎缩。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肌肉萎缩后通过积极锻炼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不及时锻炼也会影响肌肉正常发育;老年人肌肉萎缩后恢复较为困难,因为其肌肉本身的功能衰退;生活方式中,受伤前肌肉量少的人骨折后肌肉萎缩更明显;病史方面,有肌肉疾病病史的患者骨折后肌肉萎缩可能会加重。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骨折后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等锻炼,促进肌肉正常发育,防止肌肉萎缩影响肢体功能;老年人骨折后要指导其进行床上的肌肉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收缩等,同时在病情允许下尽早进行下床活动等,延缓肌肉萎缩,因为老年人肌肉萎缩后会影响其行走等日常活动能力。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发生机制:骨折部位血液供应不足、骨折端固定不牢固、感染等原因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比如骨折部位血运较差的部位,像胫骨中下段骨折,就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会破坏骨折部位的正常组织,影响骨折愈合。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骨折后延迟愈合相对少见,但如果有严重的营养问题等也可能出现,老年人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概率较高,因为其骨代谢能力下降;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增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大,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和组织的修复能力。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骨折后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老年人骨折后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骨折愈合,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复杂,骨折愈合环境较差。
缺血性肌挛缩
发生机制:骨折部位的血管损伤,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后续瘢痕挛缩,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如爪形手等畸形。常见于肱骨髁上骨折等损伤血管的情况。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更严重,因为其肢体还在发育中;生活方式中,受伤后现场处理不当,如过度牵拉等会加重血管损伤,增加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风险;病史方面,本身有血管疾病的患者骨折后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的风险更高。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骨折后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肢体末端苍白、冰凉等要立即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更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仔细观察;老年人骨折后同样要关注患肢血运,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等较差,骨折后血管损伤后更容易出现缺血性改变,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