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用药物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选择降压药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高血压治疗需综合管理,非药物干预很重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要个体化用药及必要时联合用药以达良好血压控制减少并发症。
一、高血压常用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一)钙通道阻滞剂(CCB)
1.作用机制:通过阻滞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降低血压。
2.代表药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这类药物降压效果平稳,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适用于多种类型高血压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老年患者使用时一般耐受性较好,但可能出现头痛、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水肿多发生在下肢,是由于血管扩张引起的局部水肿,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发挥降压作用。
2.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除了降压外,还对心脏、肾脏等有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但可能会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20%,这是因为缓激肽在体内堆积导致的,停药后多可缓解;还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2.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降压效果与ACEI类似,但不引起干咳,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血钾影响较小,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不良反应的患者。同样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孕妇禁用,因为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四)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2.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氢氯噻嗪是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钾降低、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所以使用时需监测血钾、血糖、血尿酸等指标;呋塞米属于袢利尿剂,一般用于高血压急症等情况,长期使用也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五)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抑制肾素释放。
2.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但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等不良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因为会诱发支气管痉挛;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需注意。
二、选择降压药的原则
(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1.年龄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可优先选择CCB、利尿剂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心率较快,β受体阻滞剂可能更为合适;儿童高血压非常罕见,一旦发现需积极寻找病因,一般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改善生活方式等,很少使用降压药物,且需选择儿童适用的安全药物。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无特殊差异情况下,性别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影响不大,但女性在妊娠期高血压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禁用ACEI、ARB等,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甲基多巴等。
3.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药物选择上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例如,酗酒患者使用ACEI等药物时需注意监测肝功能等。
4.病史因素: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ACEI或ARB,这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选择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联合治疗;伴有冠心病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等可能较为合适。
三、高血压治疗的综合管理
(一)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采用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小于6g,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有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可使收缩压降低2-8mmHg。
体重管理: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kg/m2,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体重每减轻10kg,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
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4-9mmHg。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高血压并发症风险,应严格戒烟;男性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二)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哪种药物最好,而是要选择最适合患者个体的药物。例如,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排泄途径等,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2.联合用药:当单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需考虑联合用药。例如,ACEI与CCB联合,或ARB与利尿剂联合等,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但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叠加。
总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同时结合非药物干预措施,以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