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评估包括使用Braden量表、Waterlow量表等评估风险,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硬度,评估全身营养、活动、失禁状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有各自评估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进行压疮评估与预防。
一、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
1.Braden量表:该量表从感觉、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范围为6-23分,得分越低表明发生压疮的风险越高。一般认为,得分≤18分提示有压疮风险,其中15-18分为轻度风险,13-14分为中度风险,≤12分为高度风险。例如,对于长期卧床且感觉减退、活动能力差的患者,Braden量表能较好地预测其压疮风险。
2.Waterlow量表:此量表适用于成年患者,包含年龄、体重指数、意识状态、失禁情况、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多个项目,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评分来综合评估压疮风险,分值越高风险越大。
二、局部皮肤观察要点
1.颜色变化
正常皮肤:不同肤色人群有其正常的肤色表现,如白色人种皮肤呈均匀的粉红色,有色人种皮肤颜色相对较深但均匀。
异常颜色:如果皮肤出现红斑,对于深色皮肤患者,可能表现为肤色变深、发暗等情况,此时需关注红斑是否褪色,若指压后不褪色,提示可能已经出现了深部组织的损伤。例如,长期受压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若出现不褪色红斑,是压疮发生的早期表现之一。
2.温度:受压部位皮肤温度若高于周围正常皮肤温度,可能提示局部血液循环开始出现异常,有发生压疮的潜在可能。比如,长期使用轮椅的患者,臀部皮肤温度若较其他部位升高,需警惕压疮的发生。
3.完整性:观察皮肤是否有破损、水疱、溃疡等情况。若皮肤出现水疱,要注意水疱的大小、部位、外观等,如水疱张力较高、边界清楚,可能是由于局部过度受压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例如,长期卧床患者的足跟部出现小水疱,若未及时处理,水疱可能破裂形成溃疡,进而发展为压疮。
4.硬度:受压部位皮肤硬度改变也是观察要点之一。皮肤变硬可能提示局部组织开始出现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如皮肤较周围组织变硬,可能预示着压疮的发生发展。
三、全身状况评估
1.营养状况
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维持皮肤组织修复和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营养不良患者,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皮肤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压疮。例如,老年人若长期素食且蛋白质摄入少,其皮肤抵抗力降低,发生压疮的风险增加。
体重:体重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压疮的发生。体重过低者皮下脂肪薄,骨骼隆突处更容易受压而发生压疮;体重过高者,身体重量对局部皮肤的压力增大,也会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如肥胖患者长期卧床时,臀部、大腿等部位承受的压力较大,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2.活动能力
自主活动:能自主活动的患者相对发生压疮的风险较低,因为自主活动可以改变身体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对于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需要加强皮肤观察。例如,截瘫患者由于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其骨隆突处更容易发生压疮。
协助活动:对于需要他人协助活动的患者,要关注协助活动的方式和频率。不当的协助活动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到剪切力等损伤,如在搬运患者时,如果动作粗暴,可能会造成皮肤的剪切伤,进而增加压疮发生的可能性。
3.失禁情况
大小便失禁:失禁会使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皮肤容易破损,且有利于细菌滋生,从而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例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会阴部、臀部等部位若不能及时清洁和干燥,皮肤会很快出现红斑、糜烂等情况,进而发展为压疮。对于这类患者,要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和保护,及时更换失禁用品。
汗液:大量出汗也会使皮肤潮湿,尤其是在炎热季节或患者活动后大量出汗时,若不能及时擦干皮肤,也可能导致皮肤受损,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如高温环境下长期卧床的患者,背部出汗较多,若未及时处理,容易引发压疮。
四、特殊人群的评估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但调节能力差。在评估压疮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皮肤的完整性和颜色变化,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例如,新生儿皮肤娇嫩,在使用尿布或纸尿裤时,要注意观察臀部皮肤情况,及时发现早期压疮迹象。
儿童的活动能力差异较大,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婴儿,要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对于能活动的儿童,也要关注其活动后皮肤的状况,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皮肤损伤。
2.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血液循环功能减退。在评估压疮时,要更加注重对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的观察,且评估频率应相对较高。例如,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压疮,愈合较为困难。同时,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往往也需要重点关注,很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会进一步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通常较弱,有的甚至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在协助老年人活动时,要轻柔操作,避免产生剪切力等损伤皮肤的因素。
3.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体重较大,局部皮肤承受的压力高,且肥胖患者往往存在活动不便的情况,更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评估压疮时,除了常规的皮肤观察外,要特别关注肥胖部位的皮肤,如腹部、大腿内侧等皮肤褶皱处,这些部位容易因为潮湿、摩擦等因素引发压疮。同时,肥胖患者的营养状况也需要关注,部分肥胖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影响皮肤的健康。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感觉功能。在评估压疮时,要注意患者皮肤感觉是否减退,因为感觉减退的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受压情况,容易发生压疮且不易察觉。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病变时,对足部受压情况感知不敏感,若鞋子不合适或长时间行走,容易发生足部压疮,且一旦发生,由于血液循环差,愈合较为困难。同时,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