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的原因多样,包括肠道疾病相关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消化吸收不良相关的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肝胆疾病(肝硬化、胆道梗阻);肠道动力异常相关的肠易激综合征;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还有特殊人群婴幼儿和老年人长期腹泻的不同相关因素,婴幼儿可能因肠道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感染等,老年人可能因肠道功能衰退、合并基础疾病等,且不同情况各有其表现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等。
一、肠道疾病相关原因
(一)炎症性肠病
1.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肠道疾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有关。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例如,研究发现遗传易感性在克罗恩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吸烟等也会影响病情的发生发展。
2.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肠道免疫失衡、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等有关。患者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还可能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多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肠道中的一些有害菌增多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的发生。
(二)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后可引起腹泻。例如,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增加,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腹泻症状。一般有明确的饮食不洁史,除腹泻外,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之一,诺如病毒也可导致成人和儿童的腹泻暴发。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引起水样腹泻;诺如病毒感染后会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3.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感染肠道可引起长期腹泻。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在肠道内寄生并繁殖,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引起腹痛、腹泻,大便可呈果酱样。贾第虫感染则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寄生在小肠内,引起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二、消化吸收不良相关原因
(一)胰腺疾病
1.慢性胰腺炎:多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等引起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伤。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用于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分泌功能受损,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障碍,出现长期腹泻,大便常呈油腻状(脂肪泻),还可能伴有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研究显示,约7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脂肪泻等消化吸收不良的表现。
2.胰腺切除术后:因某些胰腺疾病进行胰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胰腺的分泌功能大幅下降,消化酶分泌不足,从而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腹泻,同时可能伴有营养不良的表现,如消瘦、贫血等。
(二)肝胆疾病
1.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乳化,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腹泻,大便多为不成形便,可能伴有黄疸、腹水、乏力等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中约有30%-40%存在消化吸收不良相关的腹泻问题。
2.胆道梗阻: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导致胆道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脂肪泻。患者会出现长期腹泻,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
三、肠道动力异常相关原因
(一)肠易激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可为稀水样便,排便频率增加,但一般无脓血。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常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例如,研究发现约50%-7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因素会通过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导致肠道动力异常和感觉异常,从而引起腹泻。
四、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肠道的蠕动速度。肠道蠕动加快会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消化吸收不充分,从而引起腹泻。患者除了腹泻外,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手抖、消瘦、食欲亢进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约20%-30%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会出现腹泻的症状,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可以明确诊断。
(二)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自主神经受损,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使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这种腹泻多为慢性、间歇性,可为水样便,也可伴有腹痛、便秘与腹泻交替等表现。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糖尿病性胃肠病变,包括腹泻等症状。
特殊人群情况
(一)婴幼儿
婴幼儿长期腹泻可能与肠道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感染等有关。比如,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奶粉冲调不当,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感染方面,轮状病毒等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婴幼儿长期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长期腹泻可能与肠道功能衰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有关。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同时常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胃肠道肿瘤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长期腹泻。老年人长期腹泻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需要及时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护理方面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情况,因为腹泻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平衡能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