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恢复期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卧床休息,中期逐步康复锻炼,后期可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其康复锻炼要点有腰背肌锻炼的五点支撑法和飞燕式锻炼;后遗症有慢性腰痛(因骨折致腰椎稳定性破坏等,受年龄、性别、骨折程度等影响)、腰椎活动受限(因局部瘢痕形成、肌肉萎缩粘连等致腰部活动范围减小)、腰椎畸形(严重骨折治疗不当可致,影响力线平衡引发相关症状)、较少见的神经功能障碍(骨折块压迫神经所致,预后与压迫程度时间及患者年龄等有关)。
一、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恢复期的相关情况
(一)恢复时间阶段划分
1.早期(1-2周)
此阶段主要以卧床休息为主,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平卧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骨折部位开始初步的纤维连接,身体各系统开始适应骨折后的状态。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骨折程度较轻的患者,早期恢复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本身的退变等因素,恢复可能稍慢。例如,年轻患者在1周左右疼痛等不适症状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10天左右疼痛才会明显减轻。
2.中期(3-12周)
随着骨折部位纤维连接的进一步稳固,开始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包括腰背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等。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一般在3-4周时,患者可在佩戴腰围的保护下短时间坐起,中期结束时(12周左右),骨折部位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腰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但仍需要避免腰部的剧烈活动。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的进度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在中期能更好地耐受康复锻炼,而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康复锻炼的强度需要逐步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3.后期(3个月以上)
此阶段患者的骨折基本达到临床愈合,可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仍需注意腰部的保护。患者的腰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够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在进行重体力劳动等之前,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患者,后期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整体恢复能力。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供,从而影响恢复;骨质疏松患者即使骨折愈合,仍需要继续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防止再次骨折。
(二)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要点
1.腰背肌锻炼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这种锻炼方法适合骨折恢复期各个阶段的患者,但早期锻炼时强度要小。对于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每组的次数和每天的组数,避免因腰部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持续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飞燕式锻炼相对五点支撑法强度稍大,年轻患者在中期可逐步开始进行,老年患者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
二、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后遗症
(一)慢性腰痛
1.发生机制
骨折后腰椎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即使骨折愈合,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可能发生改变。长期的腰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以及腰椎关节的异常应力分布,会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腰痛。例如,第一腰椎骨折后,腰椎的前柱压缩,导致腰椎的前凸或后凸等生理曲度改变,使得腰部肌肉需要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来维持身体平衡,久而久之就会引发慢性腰痛。
2.影响因素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本身的退变,骨折后恢复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慢性腰痛。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加重,也更容易出现慢性腰痛。此外,骨折程度严重、康复锻炼不规范的患者,慢性腰痛的发生风险更高。例如,骨折压缩程度超过椎体高度1/2的患者,相比压缩程度较轻的患者,慢性腰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二)腰椎活动受限
1.表现
患者的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活动范围较正常时减小。例如,正常情况下腰椎前屈可达到90°左右,但患有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的患者前屈可能只能达到60°左右。
2.原因
骨折后局部瘢痕组织形成,限制了腰椎的正常活动。另外,腰部肌肉的萎缩、粘连也是导致腰椎活动受限的原因之一。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腰部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当骨折恢复后,肌肉力量不足会影响腰椎的活动范围。例如,老年患者长期卧床,骨折恢复后腰部肌肉萎缩明显,导致腰椎活动受限更为严重。
(三)腰椎畸形
1.发生情况
严重的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腰椎畸形。例如,椎体高度压缩严重,骨折愈合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就会出现腰椎的楔形变等畸形。青少年患者由于骨骼还在发育阶段,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如果出现畸形,可能会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导致脊柱侧弯等更严重的畸形。
2.对身体的影响
腰椎畸形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力线平衡,导致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例如,腰椎楔形变会使身体重心偏移,增加腰部和下肢关节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病变。对于儿童患者,腰椎畸形还可能影响身高的发育以及脊柱的正常形态,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长期影响。
(四)神经功能障碍(较少见但需关注)
1.发生原因
如果第一腰椎骨折时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压迫了脊髓或马尾神经,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例如,骨折块压迫马尾神经,可能会导致二便失禁、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症状。
2.预后及影响因素
神经功能障碍的预后与压迫的程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压迫时间越短,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年轻患者由于神经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强,相比老年患者可能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但如果压迫时间过长,神经发生不可逆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会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下肢长期瘫痪、二便终身失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