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有典型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心肌梗死症状较心绞痛更严重且有全身、胃肠道、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等表现,还有不典型症状包括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常见于特定人群且表现多样、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糖尿病患者症状隐匿,不同性别表现有差异男性典型心绞痛发作相对多见女性不典型症状更常见,不同生活方式影响下吸烟人群加重心肌缺血表现缺乏运动人群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有冠心病病史人群病情进展时症状加重或不典型表现增多病情稳定时可能仅有轻微不适。
一、典型症状
(一)心绞痛
1.发作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发作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有些患者仅觉胸闷不适而非胸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发作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均可诱发。
4.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
5.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二)心肌梗死
1.症状较心绞痛更严重: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二、不典型症状
(一)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
1.常见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这些患者痛觉阈值较高,对疼痛不敏感。在老年人中,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等原因,可能对心肌缺血导致的疼痛感知不明显。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对疼痛的正常感知,所以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延误诊断和治疗。
2.其他表现: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肺部疾病等。
(二)老年人症状不典型
1.表现多样:老年人冠心病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表现为心悸、头晕、晕厥、上腹部不适等。例如,有些老年患者可能以头晕为首发症状,就诊时未考虑到冠心病,容易造成误诊。这是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症状的反应不敏感,且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相互干扰,导致症状不典型。
(三)糖尿病患者的不典型表现
1.症状隐匿: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冠心病的症状常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表现外,还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后直接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使得患者对心肌缺血的感知和反应异常,病情变化较为隐匿,不易早期发现。
三、不同性别表现差异
(一)男性
1.典型心绞痛发作相对多见:在中年男性中,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等因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诱因下更容易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等。这与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更多体力和精神压力有关,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发作。
(二)女性
1.不典型症状更常见:女性冠心病患者不典型症状发生率相对较高,除了上述无痛性心肌缺血等表现外,还可能表现为疲劳、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对冠心病症状的感知和表现。例如,在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症状相对不典型;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发病率上升,且症状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四、不同生活方式影响下的表现
(一)吸烟人群
1.加重心肌缺血表现:吸烟者冠心病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发作更频繁。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肌缺血。吸烟人群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且在出现心肌缺血时,症状可能更严重,如胸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等。同时,吸烟还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冠心病的症状表现。
(二)缺乏运动人群
1.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在发生冠心病时,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表现。例如,在轻微活动后就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因为其心脏储备功能差,运动耐力低,心肌缺血时心功能不能很好地代偿,从而较早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相关表现。
五、有冠心病病史人群的表现变化
(一)病情进展时
1.症状加重或不典型表现增多:已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如果病情进展,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可能会出现原来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者出现新的不典型症状。例如,原来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可能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发作更频繁、诱因不明显等。同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相关的症状,如活动后气短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水肿等。
(二)病情稳定时
1.可能仅有轻微不适:部分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胸闷、心悸等轻微不适,但如果有劳累、情绪波动等情况,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虽然病情相对稳定,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仍然存在,在一些诱因下仍可能引发心肌缺血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