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处理包括急救处理时确保环境安全、避免随意搬动并转运就医,诊断检查有体格检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的卧床休息和骨盆兜带牵引及手术治疗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康复治疗分早期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及后期的步态和力量训练,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包括出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相应处理。
一、急救处理
1.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首先要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全,避免二次损伤。对于骨盆骨折患者,若有大出血,应立即采取压迫等止血措施。因为骨盆骨折常伴随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损伤,大量出血可能导致休克,危及生命。比如骨盆骨折后盆腔内的血管破裂出血,现场及时有效的止血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对于怀疑有骨盆骨折的患者,不要随意搬动,尤其是不能粗暴地搬运患者的骨盆部位,以免加重损伤。可以用担架等合适的工具平稳搬运患者。
2.转运就医
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身体的稳定,尽量减少颠簸。可以用硬板担架等将患者固定,防止骨折端移动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
二、诊断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骨盆区域是否有压痛、畸形、反常活动等。例如按压骨盆时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或者骨盆外观有畸形改变,都提示可能有骨盆骨折。
还会检查下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因为骨盆骨折可能合并下肢血管、神经损伤,通过检查下肢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相关合并损伤。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骨盆骨折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可以初步显示骨盆骨折的类型和部位。能发现骨折的大致情况,如骨折线的位置、骨折端的移位等。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盆骨折,CT检查更为重要。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盆骨折的细节,包括骨盆环的三维结构、骨折碎片的位置等,有助于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例如可以明确骨盆后环的骨折情况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MRI检查:主要用于检查骨盆骨折是否合并有软组织损伤,如肌肉、韧带、神经等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制定康复计划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适用于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患者需要卧床较长时间,一般需要6-8周甚至更长时间。在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卧床休息时要特别注意护理,防止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同时要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期间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营养状况对康复影响较大。
骨盆兜带牵引:通过骨盆兜带牵引来维持骨盆骨折的复位。适用于一些稳定性骨折或作为术前的辅助治疗。牵引时要注意调整牵引的重量和位置,确保牵引效果,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如骨盆环完全断裂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固定,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手术时机一般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损伤情况综合判断,一般在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尽早进行手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骨盆功能。例如对于严重的骨盆粉碎性骨折,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骨盆的形态和稳定性,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外固定架固定:对于一些情况较为紧急,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通过在骨盆外放置固定架来临时固定骨折端,维持骨盆的稳定性,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肌肉收缩训练:在骨折固定后早期,患者就可以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训练,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持续一定时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训练,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疲劳。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等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例如可以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内外旋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逐渐增加,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
2.后期康复
步态训练: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步态训练。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和步态的正确性,防止再次受伤。对于老年患者,步态训练时要更加谨慎,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过程,同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防止跌倒。
力量训练: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逐渐增加下肢和骨盆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盆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对于儿童患者,力量训练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逐步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出血性休克
预防:在急救和后续治疗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等。对于骨盆骨折患者,要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例如在手术中要妥善处理血管损伤,防止大量出血。
处理:一旦发生出血性休克,要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快速补液、输血等。同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
2.脂肪栓塞综合征
预防:对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要注意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在骨折后的早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神志改变、呼吸困难等症状,要高度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
处理:一旦怀疑脂肪栓塞综合征,要立即给予相应治疗,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激素等。同时进行支持对症治疗,维持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
3.深静脉血栓
预防:对于骨盆骨折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如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使用弹力袜、间歇性气压压迫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液高凝状态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要适当进行下肢的活动和按摩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血液黏稠度较高,更要加强预防措施,如鼓励患者多饮水等。
处理:如果发生深静脉血栓,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如抗凝治疗等,但具体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