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手术前后需注意排便相关事项。术前要调整饮食,一般人群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保证水分、糖尿病患者选合适水果,还要调节心理;术后早期要选好排便时机,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排便姿势要正确,特殊人群需调整;排便时避免用力,可使用辅助手段,特殊人群要注意;排便后要清洁伤口,特殊人群护理有别,还要观察排便情况,特殊人群观察重点不同。
一、术前准备阶段的排便相关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一般人群:在痔疮手术前几日,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全麦面包、新鲜的蔬菜(像芹菜、菠菜等)和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使排便更顺畅,一般建议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30克左右。例如,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约含膳食纤维1.2克,一顿富含蔬菜的正餐可能能提供5-10克膳食纤维。这样的饮食调整有助于术后能有较为规律和顺畅的排便,减少因粪便干结导致的排便困难。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胃肠蠕动相对较慢,更要严格遵循膳食纤维摄入的建议,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以防止粪便过于干结。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水果,如蓝莓等,避免因水果选择不当导致血糖波动,同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来辅助排便。
2.心理调节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术前往往会因对手术的担忧而产生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术后排便不畅。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排便的相关情况,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例如,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担忧点,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和术后排便。
二、术后早期排便技巧
1.排便时机选择
一般情况:术后应尽量避免过早排便,一般建议在术后1-2天内尽量控制排便,让伤口有一个初步的愈合时间。但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便意,也不要强行抑制,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一些轻柔的方式进行排便准备。例如,在术后12小时左右,如果患者感觉有轻微便意,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放松肛门周围肌肉,同时用温水坐浴等方式来缓解便意带来的不适,但不要急于排出粪便。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对疼痛的耐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医护人员和家属要更加密切观察其术后便意情况。如果儿童术后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要考虑是否有便意,在确保伤口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其进行适当的排便准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要更加谨慎处理排便时机,因为老年人身体恢复相对较慢,过早排便可能增加伤口出血等风险,所以要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根据其具体恢复情况制定的排便时机方案。
2.排便姿势
正确姿势:术后排便时,建议采取坐式排便姿势,如坐在马桶上。这样的姿势可以使肛门周围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有利于粪便排出。在坐马桶时,膝盖可以稍微分开,身体稍微前倾,同时双脚可以踩在脚凳上,保持舒适的姿势。例如,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不要过长时间蹲坐,以免加重肛门周围的充血。
特殊人群调整: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如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采用床上排便的姿势调整。例如,在床上采取半卧位,臀部稍微抬高,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便盆放置合适,确保肛门能够顺利对准便盆开口,同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摩擦和压迫。对于儿童患者,在排便时要选择合适高度的坐便器或者协助其采取舒适的排便姿势,确保排便过程顺利且不对伤口产生不良影响。
三、排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用力排便
原理及危害:术后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导致肛门伤口受到较大的压力,容易引起伤口出血、疼痛加剧甚至伤口裂开等情况。一般来说,当感觉到有便意时,不要急于用力,而是要先放松肛门周围肌肉,可以通过深呼吸来帮助放松。例如,在排便过程中,如果一次用力没有成功排出粪便,不要连续多次用力,而是稍作休息,再次尝试放松排便。
不同人群应对:对于年轻体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克服急于排出粪便而用力的习惯,因为其力量较大,更容易因用力导致伤口问题。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家属可以在一旁协助,给予心理鼓励,让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排便。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在旁边引导其正确排便,不要让儿童过度用力,必要时可以通过轻柔按摩腹部等方式来辅助排便,但要避免用力按压伤口部位。
2.使用润滑剂等辅助手段
润滑剂的使用:如果患者感觉排便困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量的水溶性润滑剂涂抹在肛门周围,以减少粪便通过时对伤口的摩擦。一般建议选择正规的医疗用润滑剂,按照正确的方法涂抹。例如,在排便前,用干净的手指蘸取少量润滑剂,轻轻涂抹在肛门周围,但要注意不要将润滑剂带入过多进入直肠内,以免引起不适。
特殊人群注意: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皮肤和肠道较为娇嫩,一般不建议使用成人的润滑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婴幼儿的温和润滑剂。对于患有某些皮肤疾病的患者,在选择润滑剂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润滑剂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需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术后排便后的护理
1.伤口清洁
清洁方法:排便后,要用温水轻轻清洗肛门周围,保持伤口清洁,减少粪便残留对伤口的刺激。可以使用专门的肛门清洗器或者温水坐浴的方式进行清洁。例如,每次便后用37-40℃的温水清洗,清洗时要从前往后,避免将细菌带入阴道等部位(女性患者)。
特殊人群护理:对于儿童患者,在清洁肛门时要更加轻柔,使用柔软的湿巾或者棉球蘸取温水进行清洁,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皮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可能较为干燥,在清洁后可以适当涂抹一些温和的护肤霜,但要注意不要涂抹在伤口上。
2.观察排便情况
观察内容:术后要密切观察排便的颜色、形状和次数等情况。正常情况下,术后早期粪便可能会有少量血迹,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粪便形状异常(如过于干结或稀溏)或者排便次数明显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例如,如果发现粪便颜色发黑,可能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检查。
不同人群观察重点: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仔细观察其排便后的表现,如是否有哭闹、是否有异常的粪便性状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异常情况的反应可能不敏感,更要密切关注排便的各项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