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营养补充需关注能量供应、蛋白质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及特殊肝病患者营养特点。能量供应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0%-60%,脂肪占20%-30%且依病情调整;蛋白质补充要保证优质蛋白占比超50%,稳定期均匀分三餐,有肝性脑病风险者白天多摄入;维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需合理补充防过量或缺乏;矿物质如锌、镁要适当补充;肝硬化患者防出血、控钠,肝炎活动期患者选清淡易消化食物,肝衰竭患者需个体化营养支持且儿童有特殊要求。
一、能量供应
1.碳水化合物:肝病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一般占总能量的50%-60%。碳水化合物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且易于消化吸收,常见的来源有大米、面粉、玉米等主食。例如,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约需4-5克碳水化合物,这样的摄入能维持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肝脏自身蛋白分解增加。对于儿童肝病患者,其能量需求需根据年龄、体重及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单位体重所需能量相对越高,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与成人相似,仍占总能量的50%左右,可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2.脂肪:脂肪的摄入量应适中,占总能量的20%-30%。对于无肝胆系统并发症的肝病患者,可适量摄入优质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对于伴有脂肪代谢障碍的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倾向时,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40-50克以下,此时应选择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等易于消化吸收的脂肪来源,避免长链脂肪酸加重肝脏负担。在儿童肝病患者中,脂肪的摄入同样要根据病情调整,对于婴幼儿肝病患者,脂肪摄入需保证基本的生长发育需求,但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脂肪种类,避免过多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选择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脂肪成分,其中母乳中的脂肪结构更利于婴儿消化吸收。
二、蛋白质补充
1.优质蛋白质:肝病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等。例如,成人每日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按每千克体重1-1.5克计算,对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前驱期时,蛋白质摄入量应适当限制,每日每千克体重0.5-0.8克,并选择植物蛋白为主,如豆类及其制品,因为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较少,且能增加粪氮排泄,有利于降低血氨水平。儿童肝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需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对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肝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稍高于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2-2.0克,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同时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对于肝衰竭等严重肝病的儿童患者,蛋白质摄入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调整,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2.蛋白质摄入时机:对于处于稳定期的肝病患者,蛋白质可均匀分配在三餐中摄入。而对于有肝性脑病风险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可在白天多摄入,晚上适当减少,因为夜间人体代谢相对缓慢,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等废物更易在体内积聚。
三、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
1.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为脂溶性维生素,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对于维生素A缺乏的患者,可适当摄入动物肝脏、橙色及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维生素D缺乏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但需注意避免暴晒)以及摄入深海鱼类、蛋黄等食物来补充;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从植物油、坚果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K缺乏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通过摄入绿叶蔬菜等食物补充。但需注意,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也会导致中毒,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参与肝脏的多种代谢反应,如维生素B1参与糖代谢,维生素B2参与能量代谢等,可从谷类、豆类、瘦肉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促进肝脏解毒等作用,可通过摄入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和蔬菜(如西兰花、青椒等)来补充。对于肝病患者,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不易缺乏,但在病情严重时也可能出现缺乏情况,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补充。
2.矿物质
锌:锌对肝脏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肝病患者常伴有锌缺乏,可通过摄入瘦肉、海鲜、坚果等食物补充锌元素。例如,每100克生蚝中含锌量较高,可达71.2毫克,适当食用生蚝等海鲜可补充锌,但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肝病患者,需限制锌的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镁:镁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活动,肝病患者可能出现镁缺乏,可从绿叶蔬菜、坚果、全麦食物中获取镁,如每100克菠菜含镁约58毫克,适当食用菠菜等绿叶蔬菜有助于补充镁。对于儿童肝病患者,镁的补充也需注意,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需求和病情进行调整,保证镁的摄入既能满足生理需求,又不加重肝脏等器官的负担。
四、特殊肝病患者的营养补充特点
1.肝硬化患者:除了上述一般营养原则外,肝硬化患者还需注意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时,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对于有腹水的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500毫克以下,相当于食盐摄入量5克以下,可选择低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去皮)等,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
2.肝炎活动期患者:在肝炎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摄入。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增加食物的多样性,以提高患者的食欲,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对于儿童肝炎活动期患者,要注意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同时根据其食欲情况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患儿喜欢的、易消化的食物种类。
3.肝衰竭患者:肝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更为关键且复杂,需在满足基本营养需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个体化的营养方案。一般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肠内营养应选择易于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制剂,且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浓度和输注速度,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肠外营养则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合适的营养液,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供应。对于儿童肝衰竭患者,肠内营养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营养制剂,并密切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和营养状况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