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椎体受外力等致高度变扁的骨折多发于胸椎腰椎,病因有创伤和骨质疏松等,表现有疼痛、脊柱畸形、活动受限及局部压痛、叩击痛等,诊断靠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卧床、药物)和手术(严重压缩、有神经症状等时用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康复在疼痛缓解稳定后开始,包括床上和离床训练,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绝经后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什么
(一)定义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椎体因受到外力作用等原因导致椎体高度被压缩变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生在胸椎和腰椎部位。
(二)常见病因
1.创伤因素
交通事故: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的脊柱可能会受到猛烈的加速或减速力,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对于没有系好安全带的人群,风险更高。
高处坠落:从高处坠落时,身体垂直下落,臀部或足部首先着地,冲击力上传至脊柱,容易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种情况在建筑工人等高危职业人群中较为常见。
暴力撞击:如重物击中背部等,直接的外力作用于脊柱,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2.骨质疏松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代谢出现异常,骨量丢失,骨的强度和硬度下降。在日常轻微的活动中,如弯腰、咳嗽等,就可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这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十分常见。
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表现
(一)症状
1.疼痛
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骨折程度而异,轻度骨折可能仅有隐痛,而严重骨折疼痛较为剧烈,且在活动、翻身等动作时疼痛加剧。
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可能逐渐出现,且疼痛可牵涉至腰背部周围,有时还会伴有放射性疼痛。
2.脊柱畸形
骨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观上可见背部有明显的隆起或弯曲,影响身体的正常体态。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脊柱结构的改变,患者的脊柱活动会受到限制,如弯腰、转身等动作难以完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
(二)体征
1.局部压痛:在骨折椎体对应的体表部位按压时,可感觉到明显的压痛。
2.叩击痛:用手轻轻叩击患者头部或肩部,力量通过脊柱传导至骨折部位,可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
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以初步显示椎体压缩的程度和形态,能够看到椎体高度变扁等情况,是初步筛查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骨折早期的轻度改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2.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椎体的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线的走行、椎体内部的细微结构改变以及是否有骨块突入椎管等情况,对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
不仅可以发现椎体的骨折,还能更早地发现骨髓水肿等早期改变,对于区分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有重要价值,因为新鲜骨折在MRI上会有相应的信号改变,而陈旧骨折信号不同。
四、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轻度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床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需要加强护理,如定时翻身、拍背、进行下肢肌肉按摩等。
2.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还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等,有助于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修复,但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椎体压缩严重,压缩程度超过椎体高度的1/3,或伴有神经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椎体成形术:通过向骨折的椎体注入骨水泥等材料,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情况。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于骨折不稳定或伴有脊柱畸形的患者,需要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
五、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康复
(一)康复训练时机
一般在骨折后疼痛有所缓解、病情相对稳定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通常在卧床2-3周后可逐渐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康复训练。
(二)康复训练内容
1.床上训练
腰背肌锻炼:包括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五点支撑法是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臀部,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三点支撑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将双臂放于胸前,用头部和双足作为支点抬起臀部。这些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四肢活动:进行上肢的屈伸、握拳等活动以及下肢的直腿抬高训练等,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离床训练
当患者可以耐受一定的活动后,可在佩戴支具的保护下逐渐离床,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但要注意活动的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除了积极治疗骨折外,要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通过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维生素D等改善骨代谢。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压疮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深静脉血栓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或主动活动等。
(二)儿童患者
儿童椎体压缩性骨折相对较少见,多由严重创伤引起。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和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康复训练,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适合儿童的身体状况。
(三)女性患者(尤其是绝经后)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更容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进行体力活动时要注意保护脊柱,避免发生意外损伤。如果已经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治疗后要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预防再次发生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