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饮食需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根据年龄性别身体活动量计算合适摄入保持脂肪摄入平衡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限制红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安排进餐时间和频率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消化差应选易消化食物女性更年期后更注重脂碳摄入合并糖尿病者严格控碳水肥胖者控体重增纤维与运动结合。
一、控制总热量
原理:维持正常体重是关键,若热量摄入过多,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24kg/㎡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BMI正常人群。
应用:根据年龄、性别、身体活动量来计算合适的热量摄入。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轻体力活动者,每日热量摄入约为2200-2600千卡;成年女性轻体力活动者,每日热量摄入约为1800-2200千卡。中体力活动者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重体力活动者可进一步增加,但需注意避免过度。
二、保持脂肪摄入平衡
饱和脂肪酸:
危害: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的地区,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
限制: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热量的10%。尽量避免食用动物脂肪、棕榈油、椰子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不饱和脂肪酸:
益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其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抗炎等作用。例如,深海鱼类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显示,经常食用深海鱼类的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较低。
摄入:每日可适当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其中,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每日可摄入20-30克;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鱼类。
三、适量摄入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
作用: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其中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对血脂影响较小。例如,豆类中的植物蛋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适量豆类蛋白可改善血脂水平。
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5%-20%。其中,动物蛋白可占1/3,植物蛋白占2/3。例如,成年男性每日可摄入瘦肉75-100克,或鱼类75-100克,或豆类50-100克;成年女性可适当减少摄入量。
限制红肉摄入:
原因:红肉(如牛肉、猪肉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过多摄入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控制:每周红肉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尽量选择瘦肉部分,且烹饪时避免油炸等方式。
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作用:膳食纤维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例如,燕麦、全麦面包、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研究发现,膳食纤维摄入量高的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较低。
摄入:每日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多吃蔬菜(每日400-500克)、水果(每日200-300克)、全谷物(每日50-100克)等方式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例如,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午餐和晚餐搭配较多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
五、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精制碳水化合物:
弊端: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等消化吸收快,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可能促进血脂合成,增加冠心病风险。
限制:应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精制谷物摄入量应少于150克。可选择全谷物食品来替代部分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用全麦面条替代普通面条。
复杂碳水化合物:
益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麦等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选择:可适当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占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的50%以上。例如,将每日主食的1/2-2/3替换为全谷物或杂豆类。
六、合理安排进餐时间和频率
少食多餐:
原因:少食多餐可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减轻胃肠负担,同时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
应用:可分为3-5餐进食,避免晚餐过饱。例如,早餐7-8点,上午10点左右加餐(可选择水果),午餐12-13点,下午3点左右加餐(可选择低脂牛奶),晚餐18-19点,且晚餐量不宜超过全天总热量的30%。
定时进餐:
重要性: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有助于身体形成稳定的代谢节律,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例如,每天固定时间进餐,可使身体的生物钟与代谢节奏相协调,有利于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稳定。
七、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维生素: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冠心病风险。新鲜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如橙子、柠檬、青椒、西兰花等,每日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蔬菜400-500克,水果200-300克。
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血管。坚果、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E,每日可适量摄入坚果10克左右。
矿物质:
钾:有助于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调节血压。香蕉、土豆、菠菜等富含钾,每日应保证摄入足够的含钾食物,如香蕉每日1-2根,土豆每日100-150克。
镁:参与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等过程,可降低冠心病风险。绿叶蔬菜、豆类、全麦食品等富含镁,每日可通过食用这些食物来摄入足够的镁,如绿叶蔬菜每日200克左右,豆类每日50克左右。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冠心病患者:
特点:老年患者消化功能有所减退,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老年人体力活动相对减少,热量摄入应相应降低,避免体重增加。例如,可多吃粥类、软质蔬菜等易消化食物,每日热量摄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10%-20%。
女性冠心病患者:
特点: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应更加注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同时,女性可能更关注美观,在选择食物时可兼顾口感和健康,例如选择低脂肪的烹饪方式制作肉类等。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
特点: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的同时满足冠心病的饮食要求。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量和种类,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杂粮饭等,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例如,主食中可搭配1/3-1/2的杂粮,如玉米、小米等。
肥胖的冠心病患者:
特点:肥胖患者首要任务是控制体重,在热量摄入上要严格限制,同时保证蛋白质等必要营养物质的摄入。要增加膳食纤维和低热量食物的摄入,如多吃魔芋等低热量高纤维食物,并且要逐渐增加身体活动量,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来达到减重目的。例如,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保证在30克以上,同时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