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磨损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可累及多关节其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关节损伤职业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疼痛关节肿胀僵硬畸形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防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有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绝经后女性等注意事项。
一、定义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磨损以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也被称为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它可累及全身多个关节,其中手、膝、髋、足等关节较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1.软骨退变:关节软骨是关节承受压力和缓冲震荡的重要结构,随着年龄增长、创伤、肥胖等因素影响,软骨中的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逐渐减少,软骨变得粗糙、出现裂隙甚至剥脱,导致软骨的正常功能丧失,无法有效保护关节。例如,长期的关节过度使用会加速软骨的磨损,使软骨细胞合成蛋白聚糖等物质的能力下降,而分解代谢相对增强。
2.骨质增生:软骨退变后,关节软骨下骨暴露,机体为了修复和适应这种变化,会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从而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骨刺。这些骨刺会进一步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引起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3.滑膜炎症:软骨磨损产生的碎屑等会刺激滑膜,导致滑膜炎症,滑膜分泌增多,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会进一步加重软骨的破坏和骨质的增生。
三、危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的退变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50岁以上人群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例如,老年人的软骨细胞活性降低,软骨更新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
2.性别:在绝经前,女性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软骨代谢受到影响,患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绝经后女性中更为常见。
3.肥胖: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下肢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过多的体重会使关节软骨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软骨的磨损,从而增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肥胖者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数倍。
4.关节损伤:既往有关节创伤史,如骨折、韧带损伤等,会增加日后发生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例如,膝关节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关节软骨受力不均,加速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
5.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反复屈伸关节或承受较大压力的职业,如矿工、运动员等,关节磨损的概率增加,患骨性关节炎的风险较高。比如,篮球运动员由于频繁的跳跃、急停等动作,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6.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关节软骨的结构和代谢,增加个体患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例如,家族中有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人,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四、临床表现
1.疼痛: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可缓解,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甚至在夜间也会疼痛。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明显加重。
2.关节肿胀:关节肿胀可由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等引起。急性发作时肿胀较为明显,可伴有皮肤温度升高。
3.关节僵硬: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30分钟。但随着病情发展,僵硬时间可能会延长。
4.关节畸形: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等。
5.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关节肿胀、畸形等原因,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行走困难、不能弯曲手指等。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关节的肿胀、压痛、畸形、活动范围等情况。例如,检查膝关节时会观察膝关节的外观是否有肿胀、畸形,按压膝关节周围是否有疼痛,测试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可以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变窄、骨质增生情况、有无骨赘形成等。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等典型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软骨退变、滑膜炎症等情况的诊断更为敏感,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病变,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在怀疑有其他复杂病变时使用。
3.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但可以通过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排除其他炎性关节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等指标会异常,而骨性关节炎患者这些指标通常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
六、治疗与预防
1.非药物治疗
减轻体重: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明显减轻关节负担,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例如,体重减轻5-10公斤,就可能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理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等可以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改善关节功能。例如,游泳是一种对关节负担较小的运动,适合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可以锻炼膝关节、髋关节等的肌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关节损伤。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还可以使用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促进软骨的修复。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非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适应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性关节炎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创伤等有关。对于儿童骨性关节炎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物理治疗、适当的康复训练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关节的发育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在运动疗法中要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密切监测胃肠道和肝肾功能。
3.肥胖人群:肥胖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中减轻体重是关键,要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包括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但要注意减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对关节造成更大的压力。
4.女性绝经后:绝经后女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要注意雌激素的补充可能对病情有一定影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加强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