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常见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频率因人而异且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轻至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缓解规律且部分不典型)、有排便不尽感的里急后重;全身症状有疾病活动期低至中度发热(少数有高热需警惕并发症)、因消化吸收障碍及慢性炎症消耗致消瘦乏力;肠外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有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儿童心理受影响老年皮肤护理需注意)、关节有非侵蚀性非对称性外周关节炎和较少见的中轴关节炎(儿童影响运动功能老年加重行动不便)、眼部有葡萄膜炎、巩膜炎需多科联合诊治且儿童视力发育老年生活不便需关注。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
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使得黏液分泌增加,并有红细胞、白细胞渗出。腹泻的频率因人而异,轻度患者可能每日腹泻2-4次,重度患者可多达每日10次以上。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80%-9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且粪便中的脓血成分是炎症累及结肠黏膜的重要表现,通过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对于儿童患者,腹泻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受到肠道炎症的干扰。儿童患者除了腹泻,还可能伴有腹痛、食欲不振等表现,需要密切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因为频繁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腹痛
多为轻至中度的痉挛性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具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这是因为排便前肠道蠕动增强,炎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排便后肠道蠕动暂时缓解,疼痛随之减轻。但也有部分患者腹痛症状不典型,可能为隐痛或胀痛等。研究表明,约7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程度和性质与肠道炎症的活动度相关,炎症越重,腹痛可能越明显。
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对腹痛的感知有所不同,但这并非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特异性表现。对于老年患者,腹痛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延误诊断。
3.里急后重
患者有排便不尽感,总是感觉肛门坠胀,频繁想要排便,但每次排便量很少。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直肠壁的神经末梢,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同时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影响,敏感性增高所致。里急后重症状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较为常见,约占60%-70%左右,是直肠受累的重要表现之一。
儿童患者出现里急后重时,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频繁蹲厕所等行为,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并及时就医。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里急后重可能会加重其身体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同时,关注患者的整体状态。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一般为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多见于疾病活动期。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机体的免疫激活,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从而引起体温升高。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感染等其他并发症。例如,有研究发现,约30%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儿童患者发热时,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波动可能较大,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炎症反应较为强烈,且老年人对发热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更加积极地评估和处理,同时要注意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
2.消瘦、乏力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长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加之机体处于慢性炎症消耗状态,会出现消瘦、乏力的表现。体重下降是常见的情况,部分患者在疾病发作期体重可明显减轻。乏力表现为患者自觉体力下降,活动耐力降低,日常活动容易感到疲倦。一般来说,病情越重,消瘦和乏力的症状可能越明显。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和乏力症状。
儿童患者消瘦和乏力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患者消瘦和乏力可能会增加其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需要在照顾老年患者时注意安全,同时积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改善营养状况。
三、肠外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
口腔溃疡:约10%-2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肠道炎症引起的全身免疫紊乱有关。口腔溃疡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生活质量。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合并口腔溃疡的比例相对稳定在这个范围。
结节性红斑: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红色结节,有疼痛和压痛。这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皮肤病变,可能是机体对肠道炎症的免疫反应在皮肤的表现。结节性红斑的出现提示患者的炎症可能处于活动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病情。
坏疽性脓皮病:较为少见,但一旦出现则病情相对较重。表现为皮肤的溃疡性病变,可伴有疼痛和感染等表现。这种肠外表现提示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较为强烈,需要加强治疗和监测。
对于儿童患者,皮肤黏膜表现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因为皮肤外观的改变可能会让儿童感到自卑等情绪,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老年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且容易合并皮肤感染等问题,需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和护理。
2.关节表现
外周关节炎:多为非侵蚀性、非对称性关节炎,可累及大关节或小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手指关节等。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发生与肠道炎症的免疫介导有关,炎症介质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关节组织。研究表明,约10%-2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炎。
中轴关节炎:相对较少见,主要累及脊柱等中轴骨骼,表现为骶髂关节疼痛、僵硬等,类似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但与强直性脊柱炎不同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的中轴关节炎在HLA-B27阳性率等方面可能有所差异。
儿童患者出现关节表现时,可能会影响其运动功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关节表现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需要加强关节的保护和康复指导,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对关节的影响,因为一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可能对关节有一定的副作用。
3.眼部表现
葡萄膜炎:较为常见,表现为眼睛红肿、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是由于肠道炎症引发的免疫反应累及眼部组织所致。葡萄膜炎的发生提示患者的全身炎症处于活动状态,需要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和相应的治疗。
巩膜炎:相对少见,表现为眼部巩膜的炎症,可出现眼部疼痛、充血等表现。眼部表现需要眼科和消化科的联合诊治,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儿童患者眼部出现病变时,需要特别关注其视力发育情况,因为眼部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视觉功能。老年患者眼部表现可能会增加其生活不便,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进一步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