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险分级依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划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组低危组一般是一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组多为一级高血压伴有个危险因素或二级高血压无或有较少危险因素高危组是三级高血压或二级高血压伴有个以上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很高危组是高血压合并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或三级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
一、血压水平分级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此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长期处于这种血压水平会对血管等靶器官产生潜在损害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血压水平的意义相同,比如年轻男性和女性在相同收缩压和舒张压范围时,都属于1级高血压范畴。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更容易发展为更高危的级别。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在相同血压水平下可能危险分级相对更高,因为遗传因素会增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这一阶段血压升高较1级更为明显,对心血管系统等的损伤风险进一步增加。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该血压水平下,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可能性较1级高血压有所提高。生活方式不良会加速病情进展,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2级高血压患者,其血管内皮损伤会更严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高血压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在2级高血压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无病史者更高。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此阶段血压水平很高,是高血压中较为严重的情况,对靶器官的损害风险极大,随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急症。对于老年患者,3级高血压更容易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因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耐受性差。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3级高血压可能会对其心血管系统造成更显著的不良影响。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3级高血压患者,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极高。
二、心血管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长期吸烟都会使高血压的危险分级升高。例如,一位35岁男性,每天吸烟20支以上,同时患有高血压2级,其心血管危险分级会较不吸烟的2级高血压患者更高。
2.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高血压协同增加心血管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高脂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的影响类似。比如儿童期有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情况相对少见,但如果成年人存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会显著提高危险分级。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协同作用对心血管的损害更明显,危险分级会相应升高。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等,容易同时合并高血压,且糖尿病会加速血管病变。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无论年龄和性别,其危险分级都会明显升高。年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病程相对较长时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但早期就已处于较高的危险分级状态,需要更积极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4.年龄:年龄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越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级越高。例如,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较30岁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更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弹性减退,血压调节功能下降,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概率增加。
5.性别:绝经前女性心血管风险低于同龄男性,绝经后女性风险显著增加,与男性相当。所以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可能会因性别因素而升高,需要特别关注心血管保护。
三、靶器官损害
1.左心室肥厚: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肥厚,这表明心脏已经受到高血压的影响,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标志。对于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无论年龄和性别,危险分级都会升高。年轻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可能提示其高血压病程进展较快,病情相对更严重;老年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往往意味着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很高。
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或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或有粥样斑块,说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发生,高血压患者存在这种情况时危险分级升高。不同年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不同,老年人相对更快。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风险可能增加,从而影响危险分级。
3.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μmol/L,女性107~124μmol/L)、蛋白尿(尿蛋白30~300mg/d)等,提示肾脏已经受到高血压的损伤,高血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时危险分级明显升高。对于有家族肾脏疾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更高,危险分级也相应提高。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肾功能损害,可能提示其基础肾脏功能存在潜在问题,或者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进展较快。
四、临床并发症
1.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等。发生过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极高,因为心肌梗死已经是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很大。无论年龄和性别,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等指标来降低再发风险。
2.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患有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处于很高水平,例如发生过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再次发生脑出血或其他脑血管事件的概率很高,需要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复发。不同年龄患者,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的预后不同,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危险分级更高。
3.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男性>133μmol/L,女性>124μmol/L)等。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已经受损,血压控制难度加大,且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危险分级较高。年轻患者如果出现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其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危险分级也会相应升高。
4.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外周动脉疾病等。存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很高,例如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需要紧急处理血压等指标。不同性别患者,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的表现和预后有一定差异,女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从而影响治疗和危险分级的评估。
根据以上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级别。低危组一般是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组多为1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或2级高血压无或有较少危险因素;高危组是3级高血压,或2级高血压伴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很高危组是高血压合并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或3级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