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是齿状线以上直肠黏膜下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常见痔疮类型,有便血、脱出、瘙痒等临床表现,分为四度,发病与解剖、排便、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肛门视诊、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预防需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调整饮食、避免腹压增高、保持肛周清洁。
内痔的临床表现
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排便时滴血或便纸上带血,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出血。这是因为排便时粪便摩擦内痔表面的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颜色鲜红,一般在排便后出现。长期便血可能会引起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长期内痔便血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可能因失血导致月经不调等问题;中老年患者则可能加重心血管等系统的负担。
脱出:初期内痔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内痔会逐渐脱出肛门外,且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脱出的内痔若嵌顿,会引起剧烈疼痛。儿童发生内痔脱出时,家长需及时帮助回纳,并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女性患者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腹压增加导致内痔脱出加重;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可能更容易出现内痔脱出且回纳困难的情况。
瘙痒:内痔脱出时,可伴有黏液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不适。黏液刺激会使肛周皮肤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加重瘙痒症状。儿童皮肤娇嫩,瘙痒时可能会不自觉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女性患者因生理结构特点,肛周易受分泌物影响,瘙痒可能更明显;中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但长期瘙痒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内痔的分类
Ⅰ度内痔: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此阶段病情较轻,对生活影响较小,但仍需引起重视,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等进行干预。儿童若为Ⅰ度内痔,通过改善排便习惯等有可能缓解症状;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出血情况会稍有变化;中老年患者若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Ⅱ度内痔:便血常见,排便时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该阶段内痔脱出后可自行回纳,患者需注意避免长时间蹲厕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防止病情加重。儿童Ⅱ度内痔患者要引导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女性妊娠期间可能因腹压增大使病情相对更易发展;中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Ⅲ度内痔: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需用手辅助回纳。此阶段内痔脱出后需借助手才能回纳,患者日常生活中需特别注意肛周护理,避免内痔反复脱出嵌顿。儿童Ⅲ度内痔患者回纳时要轻柔,防止造成损伤;女性患者在产后等身体恢复阶段要关注内痔情况;中老年患者要定期观察内痔脱出及出血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Ⅳ度内痔:内痔脱出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脱出。内痔长期脱出嵌顿,可引起坏死、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儿童Ⅳ度内痔患者情况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处理;女性患者因身体特殊时期较多,要格外注意内痔嵌顿风险;中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内痔嵌顿后更易发生感染等问题,需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内痔的发病原因
解剖因素:直肠静脉丛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加上直肠上下静脉丛位置浅,易受腹压影响,这是内痔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儿童由于直肠静脉丛发育尚不完善,但随着年龄增长,若存在不良排便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引发内痔;女性在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容易诱发内痔;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直肠黏膜及周围组织松弛,静脉丛弹性下降,更易发生内痔。
排便因素:长期便秘或腹泻是内痔的重要诱因。便秘时,排便困难,需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高,直肠静脉丛压力增大,易引起曲张。儿童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容易出现便秘,从而增加内痔发病风险;女性在孕期由于胃肠蠕动减慢,加上活动减少,容易发生便秘;中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退,也常出现便秘情况,进而引发内痔。腹泻时,肠道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频繁的排便刺激也会导致直肠静脉丛充血肿胀。
腹压增高因素:长期久坐、久站、妊娠、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腹压增高,影响直肠静脉回流,诱发内痔。儿童较少出现腹压增高情况,但长期久坐玩耍等也可能有一定影响;女性妊娠时腹压明显增高,是内痔的重要诱发因素;中老年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会因排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增加内痔发病几率。
内痔的诊断方法
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肛门周围,查看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黏液、血迹等情况。儿童进行肛门视诊时需轻柔操作,可在患儿安静状态下或在家长配合下进行;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开月经期等特殊时期,以便更好地观察;中老年患者要放松身体,配合医生检查。
直肠指诊:医生将手指伸入直肠内,触摸直肠黏膜是否有隆起、肿块等情况,同时了解直肠内的情况。直肠指诊可以初步判断内痔的位置、大小等,但对于Ⅰ度内痔可能难以发现。儿童直肠指诊时要注意手指润滑,动作轻柔;女性患者检查时要告知医生自身生理周期等情况;中老年患者要配合医生,放松肛门括约肌以便检查。
肛门镜检查:通过肛门镜直接观察直肠黏膜情况,可清晰看到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等。肛门镜检查是诊断内痔的重要方法之一。儿童进行肛门镜检查时可能会有不适,需安抚患儿情绪;女性患者检查前要排空膀胱等;中老年患者要注意检查后肛周的护理,防止感染。
内痔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非手术治疗:对于Ⅰ度、Ⅱ度内痔,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调整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坐浴,使用温水或中药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局部使用栓剂等药物,起到消肿、止血、止痛等作用。儿童患者非手术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饮食调整的合理性,选择适合儿童消化的高纤维食物;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选择药物要谨慎,避免影响胎儿或自身健康;中老年患者非手术治疗要长期坚持,同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对于Ⅲ度、Ⅳ度内痔,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内痔结扎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女性患者手术要考虑妊娠、哺乳等因素;中老年患者手术前要评估身体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预防: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久蹲厕所,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儿童要培养规律排便的习惯,家长可引导其每天固定时间坐马桶;女性要注意避免在排便时长时间玩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中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排便时间。
调整饮食结构: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全麦面包、玉米、芹菜等。儿童饮食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且富含纤维;女性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避免过度节食等导致便秘;中老年患者要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腹压增高因素:避免长期久坐、久站,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妊娠女性要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中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者要积极治疗,缓解排尿困难;儿童要避免长时间静坐玩耍,鼓励其多进行户外活动。
保持肛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儿童要注意肛周清洁卫生,防止因粪便残留引起感染;女性要特别注意经期和孕期的肛周清洁;中老年患者要定期清洁肛周,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