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包括食物因素(动物性食物如鱼虾等、植物性食物如草莓等)、药物因素(常见致敏药物如青霉素等及通过免疫机制引发)、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吸入物因素(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等及通过免疫机制引发)、接触物因素(动物性接触物如蚊虫叮咬等、植物性接触物如荨麻等、化学性接触物如化妆品香料等及通过半抗原结合蛋白引发)、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等、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一、食物因素
1.动物性食物:某些动物性食物可引发急性荨麻疹,如鱼虾、蟹、贝、牛奶、蛋类等。以鱼虾为例,其中含有的异种蛋白可能作为过敏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活性物质,从而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样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对食物过敏原的敏感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对牛奶、蛋类等食物更易产生过敏反应,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外来物质的识别和应对机制尚不完善有关。
2.植物性食物:部分植物性食物也可成为诱因,像草莓、可可、番茄、葱、蒜等。例如草莓,其含有的一些成分可能作为过敏原,当人体摄入后,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异物,启动免疫应答,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皮肤的过敏症状。
二、药物因素
1.常见致敏药物:许多药物都有可能引起急性荨麻疹,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磺胺等。以青霉素为例,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抗生素,部分人使用后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再次接触时引发速发型超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等症状。不同性别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存在差异,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2.药物引发机制:药物引起急性荨麻疹主要是通过免疫机制,包括Ⅰ型、Ⅱ型、Ⅲ型超敏反应等。其中Ⅰ型超敏反应最为常见,药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药物时,药物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表现。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引发急性荨麻疹,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例,病毒作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活化,释放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同时可能影响皮肤的血管反应,引发荨麻疹。不同年龄人群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从而引发急性荨麻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诱因之一,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菌在体内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作为过敏原,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组胺等介质释放,引起皮肤的过敏炎症反应。不同性别在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荨麻疹的概率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身体状况不同,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急性荨麻疹。
3.真菌感染:某些真菌感染也可能与急性荨麻疹的发生有关,如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等。真菌的代谢产物或菌体成分可作为过敏原,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样改变。
四、吸入物因素
1.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吸入物中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例如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空气中的花粉颗粒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过敏反应,花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作为过敏原,与呼吸道黏膜或皮肤接触后,引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荨麻疹的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对吸入性过敏原的接触机会和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在户外活动时更容易接触到花粉等过敏原,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2.吸入引发机制:吸入物中的过敏原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被呼吸道黏膜中的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吸入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呼吸道和皮肤的过敏症状,如呼吸道黏膜水肿、皮肤风团等,从而引发急性荨麻疹。
五、接触物因素
1.动物性接触物:某些动物性接触物可引起过敏,如毒毛虫、刺毛水母、蚊虫、跳蚤、臭虫等叮咬或stings。例如蚊虫叮咬,蚊虫的唾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作为过敏原,注入人体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肿、风团、瘙痒等荨麻疹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蚊虫叮咬的反应不同,儿童的皮肤更为娇嫩,被蚊虫叮咬后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
2.植物性接触物:植物性接触物如毒葛、漆树、荨麻等接触后也可能引发急性荨麻疹。例如荨麻,其茎叶上的刺毛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接触人体皮肤后可引起过敏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样改变。不同性别在接触植物性接触物引发急性荨麻疹的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的皮肤接触面积和频率不同,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接触植物性接触物的机会相对较多。
3.化学性接触物:化学性接触物包括化妆品、橡胶制品、防腐剂、香料等。例如某些化妆品中的香料成分,可能作为过敏原,接触皮肤后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不同年龄人群对化学性接触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成年人可能由于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质,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对化学性接触物产生过敏反应。接触物引发急性荨麻疹的机制主要是接触物作为半抗原与皮肤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时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和血管反应,表现为荨麻疹。
六、其他因素
1.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因素可引起急性荨麻疹。例如寒冷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随后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引起风团和瘙痒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物理因素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在寒冷环境中暴露后更容易发生寒冷性荨麻疹,这与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和皮肤血管反应特点有关。
2.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因素也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当人体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神经系统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影响免疫系统和血管的反应,导致组胺等介质释放增加,引发皮肤的过敏炎症反应。不同性别在精神因素引发急性荨麻疹的概率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状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不同,儿童可能由于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环境改变、与家人分离等,更容易出现精神紧张,从而增加急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3.系统性疾病因素:某些系统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也可能伴发急性荨麻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同时可能影响皮肤的血管和免疫反应,导致急性荨麻疹的发生。不同年龄人群患这些系统性疾病的概率不同,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一些慢性系统性疾病,从而增加伴发急性荨麻疹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