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类癌是一种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它生长缓慢,但具有潜在转移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或水平部,肿瘤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

该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肿瘤增大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黑便或呕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部分功能性肿瘤可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腹泻、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等类癌综合征。约20%病例因肿瘤压迫胆总管引发梗阻性黄疸。诊断主要依靠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以及24小时尿5-HIAA检测和增强CT/MRI判断转移情况。
治疗方面,局限性病变首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局部切除术,肿瘤直径超过1厘米或浸润肌层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转移性病例可采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