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坑是痤疮炎症损伤真皮层后形成的凹陷性瘢痕,需根据类型和深度选择针对性方案,具体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微针治疗、化学剥脱、填充治疗等。

1.激光治疗
点阵激光通过微束光热作用刺激胶原重塑,适用于箱车型和冰锥型痘坑。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可穿透至真皮深层,需3-5次治疗,间隔1-2个月,术后需严格防晒。非剥脱性激光恢复期短,但需多次疗程。
2.微针治疗
滚轮微针或电动微针通过机械刺激诱导胶原再生,适合浅表性痘坑。治疗深度0.5-2.5毫米,需配合生长因子凝胶,间隔4-6周重复,可能出现暂时性脱屑。
3.化学剥脱
果酸(20%-70%)或三氯乙酸可促进表皮更新,改善浅层痘坑。高浓度剥脱需专业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结痂,需配合修复类敷料。
4.填充治疗
透明质酸或聚左旋乳酸注射可暂时性抬高凹陷基底,效果维持6-12个月。需避开活动期痤疮,填充后24小时内避免按压。
治疗需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挤压痤疮加重损伤。日常需严格防晒,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维持皮肤屏障,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促进胶原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