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时候拉出血通常是由痔疮破裂、肛裂损伤、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

1.痔疮破裂
长期便秘、久坐或腹压增加,可能导致痔疮静脉丛曲张,大便时干燥粪便摩擦痔疮黏膜,引发破裂出血,血液多鲜红,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便后滴出,常无疼痛。
2.肛裂损伤
便秘时大便过于干硬,排便时强行通过肛门,可能撕裂肛管皮肤形成肛裂,大便时刺激裂口引发疼痛,同时裂口出血,血液鲜红,量较少,多与大便混合或便后滴血。
3.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肠道炎症,会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排便时黏膜破损出血,血液多呈暗红色,可能与黏液、大便混合,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4.肠道息肉
肠道内的息肉表面黏膜较脆弱,大便通过时摩擦息肉可能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血液颜色可鲜红或暗红,若息肉较大,出血量可能增多,部分人无明显伴随症状。
5.肠道肿瘤
结直肠癌等肠道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迅速易破溃出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黑色,常与大便混合,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细、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若大便出血持续超过三天、出血量增多或伴随头晕乏力、腹痛腹泻加重、大便形状习惯改变、体重明显下降,或血液颜色发黑、与大便混合,需及时就医做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