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方法是基础治疗与病情监测、抗感染与炎症控制、内镜与手术干预等。

1、基础治疗与病情监测
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期需严格禁食禁水,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腹胀,减少胰液分泌。早期快速补液是关键,24小时内需输注3000-5000毫升晶体液,维持中心静脉压及尿量在安全范围,避免低血容量性休克。
2、抗感染与炎症控制
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抑制胰酶分泌可选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减少胰腺自我消化。疼痛剧烈时使用盐酸哌替啶镇痛,避免吗啡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营养支持需逐步过渡,早期肠内营养通过鼻空肠管实施,肠功能衰竭者采用全肠外营养。
3、内镜与手术干预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梗阻者,可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解除胆总管下端梗阻。胰周积液或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降低局部压力。当出现感染性坏死且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手术时机多选择发病4周后,术后留置多根引流管持续冲洗,预防胰瘘发生。
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发热、黄疸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