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疮治疗方法是药物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辅助、硬化剂注射术、手术切除术等。

1、药物保守治疗
急性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比例)坐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消炎。外涂痔疮膏(含利多卡因、冰片成分)可缓解疼痛和瘙痒,内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若伴血栓形成,需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如槐角丸),治疗期间避免久坐久蹲。
2、物理治疗辅助
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通过热效应促进肛周炎症吸收,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适用于慢性外痔肿胀期。冷敷法(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处)可短期缓解急性疼痛,每次不超过10分钟,避免冻伤皮肤。治疗期间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
3、硬化剂注射术
针对较小静脉曲张型外痔,可在痔核内注射硬化剂(如聚桂醇),使血管闭塞、痔核萎缩。手术需在肛肠镜直视下操作,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硬结或短暂坠胀感,通常1-2周内缓解。需严格掌握注射剂量,防止组织坏死。
4、手术切除术
对于反复脱出、疼痛剧烈或血栓性外痔,可行外痔剥离术或血栓切除术。手术在局麻或腰麻下完成,切除病变组织后缝合伤口,术后需每日换药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恢复期需控制排便力度,避免伤口裂开,完全愈合约需2-4周。
若出现痔核脱出无法回纳、剧烈疼痛伴发热,或排便时大量出血导致头晕,需立即至肛肠科就诊,完善肛门指诊及肛肠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