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肉芽可能与局部异物刺激、慢性炎症反复刺激、牙髓根尖周病变、牙龈组织异常增生等原因有关。

1.局部异物刺激
牙齿邻面如果长期嵌塞食物残渣、牙结石堆积,或牙齿修复体(如补牙材料、假牙边缘)不贴合,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牙龈在异物长期压迫和摩擦下,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逐渐形成肉芽组织以包裹或对抗刺激源。这类肉芽通常伴随牙龈红肿,清理异物后,症状可能逐渐缓解。
2.慢性炎症反复刺激
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慢性炎症如果未及时治疗,炎症因子会持续作用于牙龈。长期炎症会破坏牙龈正常组织,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肉芽。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臭、牙龈松软等症状,如果炎症持续扩散,还可能影响牙齿稳固度,需通过专业牙周治疗控制炎症。
3.牙髓根尖周病变
牙齿龋坏深入牙髓,引发牙髓炎,炎症进一步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形成根尖周炎。当炎症突破牙槽骨,会在牙龈表面形成窦道,窦道口常伴随肉芽组织增生,外观呈红色或粉红色小突起,按压时可能有脓液溢出。这类肉芽需先治疗牙齿内部病变,才能彻底消除。
4.牙龈组织异常增生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肉芽状突起,常见于牙齿排列不齐、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此外,牙龈纤维瘤病等遗传性疾病,或内分泌变化,也可能刺激牙龈组织过度增殖,形成质地较韧的肉芽,通常无明显疼痛,但会影响口腔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