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内镜下切除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药物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干预、生活习惯调整等,通常能治愈。

1.内镜下切除治疗
通过胃镜进行息肉切除,如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能直接去除息肉,创伤小、恢复快,多数良性息肉可通过此方法完全切除,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2.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直径小于0.5厘米、无症状的良性息肉,无需立即治疗,每6-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观察息肉大小和形态变化,若无增长可继续随访,部分小息肉可能自行消失。
3.药物辅助治疗
若息肉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息肉复发;若有胃炎症状,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不适。
4.手术治疗干预
若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病理提示癌变风险高(如腺瘤性息肉)、内镜下无法切除,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胃组织,彻底清除息肉及病变区域,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5.生活习惯调整
治疗后避免辛辣、油腻、过烫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减少胃黏膜损伤;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引发代谢异常,辅助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若息肉快速增大、出现腹痛黑便或呕血、术后病理提示癌变、随访中息肉形态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治疗或调整随访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