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牙齿活动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牙周手术、修复与固定、正畸与维护等。

1、基础治疗
通过龈上洁治术(洗牙)和龈下刮治术清除牙齿表面及深部的菌斑、牙石,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根面平整术可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组织,促进牙周愈合。同时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避免食物残渣滞留。
2、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含氯己定、甲硝唑的含漱液或软膏,可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全身用药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适用于中重度牙周炎的抗感染治疗。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
3、牙周手术
针对中重度牙周炎,牙龈翻瓣术可直视下清除牙周袋内病变组织;引导组织再生术通过生物膜覆盖牙根,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植骨术可填充骨缺损区域,恢复牙槽骨高度。术后需定期复查,配合牙周维护防止复发。
4、修复与固定
松牙固定术通过纤维带或夹板将松动牙与邻牙连接,分散咬合力;牙冠延长术可暴露更多牙根,利于修复;无法保留的牙齿需拔除后行种植或固定桥修复,恢复咀嚼功能。修复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修复体边缘菌斑堆积。
5、正畸与维护
咬合创伤导致的松动可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排列,建立平衡咬合。治疗期间需加强牙周维护,定期洁牙并监测牙槽骨变化。日常应戒烟限酒,控制血糖等全身性疾病,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检查。
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或口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影响胎儿或血糖的药物。治疗期间避免用松动牙咀嚼硬物,防止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