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要检查的项目包括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腹部影像学检查、血液与粪便常规检查等。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核心项目,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状态,明确是否存在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检查时通过软管将内镜送入胃内,可清晰看到胃壁细节,如果发现异常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判断病变性质。对于长期胃痛、伴随反酸烧心或黑便的患者,胃镜能精准排查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部分患者可选择无痛胃镜减轻不适感。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炎、胃溃疡的常见原因,该检测能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程度。常用方法有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患者口服含标记碳的试剂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幽门螺杆菌代谢产物判断结果,无创且准确率高;也可通过胃镜活检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检测血液中相关抗体,帮助医生判断胃痛是否与细菌感染相关,指导后续抗菌治疗。
3.腹部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CT等,主要用于排查胃部以外的器官病变是否引发胃痛,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腹部超声可初步查看胆囊、胰腺、肝脏等器官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结石、炎症或肿块;如果超声无法明确,可进一步做腹部CT,更清晰显示腹腔内结构,排除肠道梗阻、腹腔肿瘤等可能导致牵涉痛或放射痛的疾病,避免漏诊其他器官问题。
4.血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血液与粪便常规检查属于基础排查项目,能辅助判断胃痛是否伴随感染、出血等情况。血常规可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如果指标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粪便常规+潜血试验能排查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如果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胃溃疡出血或其他消化道损伤,为后续进一步检查提供方向,尤其适合胃痛伴随乏力、贫血或粪便颜色异常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