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在胃黏膜的细菌,它可以产生尿素酶等物质,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会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减少会使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容易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糜烂。如果是药物因素导致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看是否可以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例如,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可以在医生评估后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3.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过度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修复和防御功能,增加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发生风险。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食。
4.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受到影响,使胃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对于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患者,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如果有腹胀、恶心等症状,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等)来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