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类型有足癣等不同类型治疗原则有共性也需据特点调整一般治疗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药物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方法需连续用较长时间严重等情况可口服抗真菌药但有副作用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复发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明确癣的类型
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皮肤病,常见的有足癣(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等。不同类型的癣治疗原则有一定共性,但也需根据具体类型特点调整。
二、一般治疗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足部多汗的人,要勤换袜子,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身体其他部位有癣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潮湿环境,因为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保持干燥可抑制真菌生长。比如足癣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后,要彻底擦干。
避免搔抓: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一方面可能使癣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无论是哪个部位的癣,都要尽量避免用手搔抓患处。
三、药物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物:这是治疗癣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有咪唑类,如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还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等,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合成。一般需要连续使用2-4周甚至更长时间,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例如体癣患者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要涂抹到皮疹边缘外1-2厘米的正常皮肤,覆盖整个皮损区域。
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等副作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而且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比如甲癣(灰指甲)患者,有时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但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薄嫩,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要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物。比如婴幼儿的尿布区如果发生癣,要选择温和的抗真菌药膏,且用药时要避免药膏接触到眼睛等黏膜部位。同时,儿童体癣等情况,用药疗程可能根据年龄适当调整,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孕妇:孕妇患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安全些,如局部使用低浓度的酮康唑乳膏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一般禁用,因为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注意用药的面积和时间,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癣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用药方面,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外用药物的选择要考虑老年人皮肤的特点,如皮肤干燥等情况,可适当配合使用一些保湿剂,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抗真菌治疗要规范,确保彻底治愈癣,减少复发。
五、预防复发以达到除根目的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浴盆等生活用品,这是预防癣传播和复发的重要措施。因为真菌可以通过这些共用物品传播,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容易接触到真菌而感染癣,所以要避免在这些场所赤足行走等。
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例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坚持几次,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癣复发的风险。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容易导致皮肤癣菌感染复发的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将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控制好血糖等情况能从根源上减少癣复发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