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患者压疮情况,准备清洁无菌用物,清洁皮肤后依压疮分期处理创面并覆盖敷料,操作后调整体位、观察变化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儿童相关预防方法及营养重要性等。
一、评估
1.观察患者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要轻柔且仔细地检查皮肤情况,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观察压疮的部位(常见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范围(包括面积大小、深度等)、分期(根据压疮分期标准,分为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坏死溃疡期等)以及局部皮肤的温度、颜色、有无渗液等情况。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是否有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营养状况如何等情况,因为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压疮。
性别方面,一般无特殊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皮肤状态,不过在压疮评估上主要依据皮肤本身状况和整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吸烟史,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在评估时需考虑这一因素对皮肤血供的影响。
二、准备用物
1.选择合适的物品
准备清洁的纱布、生理盐水、无菌敷料等。根据压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对于渗液较少的淤血红润期可选择透气的薄膜敷料;对于渗液较多的溃疡期可能需要选择吸收性强的藻酸盐敷料等。要确保用物清洁无菌,防止感染。
三、操作步骤
1.清洁皮肤
对于清醒合作的患者,协助其取舒适体位,暴露压疮部位。用生理盐水浸湿纱布,轻轻擦拭压疮周围皮肤,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对于不能合作的患者,如昏迷患者,要固定好体位,小心操作。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擦拭时力度要更轻,用生理盐水轻轻沾湿皮肤即可。
2.处理压疮创面
淤血红润期: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创面处理,主要是解除压迫因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如对于骶尾部受压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翻身垫等,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炎性浸润期:如果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小的水疱可让其自行吸收,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大的水疱则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内液体,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儿童患者的水疱更要谨慎处理,防止感染,抽取液体后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
浅度溃疡期:创面有浅层组织坏死、溃疡。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清创方法,如使用清创胶等(但要遵循循证医学选择合适产品)。对于儿童患者,清创时要避免疼痛刺激过大,可采用温和的清创方式。
坏死溃疡期:创面深部组织坏死,需去除坏死组织,可使用外科清创方法,如剪刀剪除坏死组织等,但要注意操作的无菌和轻柔。在处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是儿童患者的情绪和生命体征变化。
3.包扎或覆盖创面
根据压疮的分期和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覆盖创面。如浅度溃疡期可使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坏死溃疡期可能需要使用银离子敷料等。覆盖敷料时要确保敷料与创面贴合良好,固定牢固,但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儿童患者在覆盖敷料时要选择合适大小的敷料,避免过紧压迫周围皮肤。
四、操作后护理
1.调整患者体位
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儿童患者可适当缩短翻身时间,如每1-1.5小时翻身一次,以进一步减少受压部位的压力。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2.观察压疮变化
密切观察压疮部位的情况,包括皮肤颜色、范围、渗液等变化。记录压疮的发展情况,如淤血红润期是否缓解,炎性浸润期水疱是否吸收,溃疡期创面是否好转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更频繁地观察皮肤的细微变化,因为儿童皮肤恢复能力虽强,但也需要密切监测。
3.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等。对于儿童患者的家属,要详细告知照顾儿童时预防压疮的具体方法,如如何正确为儿童翻身、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护理用品等,强调营养对儿童皮肤健康和压疮预防的重要性,鼓励家属为儿童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