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湿疹治疗需综合施策,一般治疗包括皮肤清洁保湿、避免刺激因素;药物治疗有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及系统用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儿童患者要选温和安全方法药物、细心护理,老年患者要考虑皮肤生理变化、药物相互作用及心理支持,需个体化方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
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2-38℃,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进一步受损。对于婴幼儿大面积湿疹患者,更要注意清洁的轻柔性,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过度清洁易破坏其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加重湿疹症状。
保湿:清洗后应立即涂抹保湿剂,保湿剂可以选择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产品,能帮助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例如,对于干燥性的大面积湿疹患者,保湿剂能有效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每天需要多次涂抹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湿润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
衣物选择: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材质衣物。对于儿童患者,棉质衣物透气性好,可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降低对湿疹皮肤的刺激。
环境因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温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维持在22-26℃,湿度在50%-60%左右。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定期清洁床上用品、窗帘等易积聚过敏原的物品。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大面积湿疹患者,良好的环境控制有助于减少湿疹的发作和加重。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轻度大面积湿疹可选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度可选用中效的,如曲安奈德乳膏;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一般不用于大面积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涂抹均匀,薄涂于患处,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使用,严格控制用药面积和时间,避免长期大面积应用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大面积湿疹,以及儿童患者。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但可能会有局部灼热感等刺激症状。
抗菌药物:如果大面积湿疹伴有继发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外用制剂,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对于瘙痒明显的大面积湿疹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用药。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大面积湿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大面积湿疹患者在治疗时,更要注重选择温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外用药物的选择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长时间大面积涂抹。在护理方面,要更加细心,如衣物的选择必须严格为棉质,保持皮肤清洁保湿时要使用适合儿童的温和保湿产品。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患者
老年大面积湿疹患者皮肤更加脆弱,恢复能力较差。在治疗时,外用药物的使用要考虑到皮肤的生理变化,可能需要选择相对温和的药物。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的湿疹困扰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大面积湿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的特殊护理等多方面的措施,以达到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