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通过相关方法明确并规避常见过敏原如食物、吸入物、接触物等;皮肤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洁)和加强保湿(用保湿剂);药物治疗外用有不同强度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系统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谨慎治疗、注意皮肤等情况,老年人治疗要考虑多方面且密切监测;生活方式调整需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及易过敏食物、清淡多吃蔬果)、作息(规律充足睡眠)、情绪(保持舒畅缓解压力)。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明确过敏原:可通过斑贴试验、血液检查等方法确定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接触物(如某些化妆品、洗涤剂、金属饰品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在尘螨浓度高的环境中容易诱发过敏性湿疹发作。
2.规避过敏原: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者,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罩、被套等。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2~38℃为宜,清洁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湿疹症状。例如,每天1~2次的温水洁面或沐浴有助于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
2.加强皮肤保湿: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尤为重要。可使用保湿剂,如凡士林、甘油等,在清洁皮肤后及时涂抹,保持皮肤湿润。研究显示,使用合适的保湿剂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湿疹症状。对于婴幼儿患者,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保湿产品。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轻度湿疹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度湿疹可选用中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乳膏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所以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湿疹。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但可能会引起局部灼热感等不适。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例如,2岁以上儿童可根据体重使用合适剂量的西替利嗪糖浆。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较多不良反应,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在治疗上更应谨慎。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如加强保湿、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萎缩,代谢功能减退,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的吸收、代谢及不良反应。外用药物选择要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用药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例如,老年人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用药后要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
五、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诱发湿疹发作;有明确食物过敏史的患者要严格禁食相关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促进湿疹的恢复。长期熬夜会影响免疫系统,可能导致湿疹病情加重或反复。
3.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可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影响湿疹的病情。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散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