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类型有体癣等不同类型发病部位异但均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等所致如足癣与足部多汗等因素有关一般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同人群清洁干燥方式有别且要避免搔抓药物治疗分外用抗真菌药物适用于轻中度癣病特殊人群用药有注意事项口服抗真菌药物适用于病情严重等情况但有副作用预防复发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定期换洗衣物等且要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复发几率。
一、明确癣的类型及病因
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常见类型有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不同类型癣的发病部位虽有差异,但都是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等部位所致。例如,足癣多与足部多汗、长期穿不透气鞋子等因素有关,为皮肤癣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引发感染。
二、一般治疗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于不同人群: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易出汗,要注意每天用温水清洗长癣的部位,洗完后及时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保持干燥可减少皮肤癣菌的繁殖。比如学龄前儿童患体癣,洗澡后要仔细擦干身体,避免癣菌在潮湿环境中滋生。
成人:成人若因工作等原因导致局部多汗,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手部易多汗长手癣,需定时清洁,劳作后尽快清洗并擦干。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代谢功能下降,皮肤相对干燥但长癣后也需保持长癣部位清洁,洗澡时注意长癣部位的清洁,洗完后涂抹合适的润肤剂保持皮肤适度湿润,不过要避免过于油腻的润肤剂加重局部潮湿。
生活方式方面: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尤其是长癣部位在身体隐蔽处或易出汗部位时。如股癣患者应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和潮湿,有利于病情恢复。
2.避免搔抓
各年龄段人群: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搔抓都会导致皮肤破损,一方面可能使癣菌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新的癣病,另一方面破损的皮肤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例如手癣患者搔抓后可能导致癣菌传播到手部其他部位,或者引发手部皮肤的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化脓等症状。所以要告诫患者尽量克制搔抓欲望,可通过涂抹止痒药物等方式缓解瘙痒。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等)
1.外用抗真菌药物
常见药物:有咪唑类如克霉唑、益康唑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等机制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轻中度的癣病,外用抗真菌药物是首选。比如体癣患者可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每天涂抹2次,连续使用一定疗程(一般2-4周),能有效抑制皮肤癣菌生长,达到治疗效果。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且用药面积和剂量要适当控制。老年人皮肤吸收能力相对减弱,使用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等不适要及时停药。
2.口服抗真菌药物
适用情况: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癣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等副作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例如,手癣面积大且外用药物效果差的成人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但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评估后利大于弊。
四、预防复发
1.注意个人卫生
日常习惯:定期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尤其是长癣患者的贴身物品要经常清洗、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可能残留的皮肤癣菌。比如足癣患者要每天更换袜子,并且将袜子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暴晒。
社交生活: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要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共用洗浴用品等。
2.增强体质
各年龄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儿童通过每天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成人每周进行几次中等强度的运动,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癣病复发的几率。因为免疫力下降时易导致皮肤癣菌感染复发,而良好的体质有助于机体抵御皮肤癣菌的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