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清洁皮肤、饮食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和减少精神压力;药物治疗有外用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类及系统用抗生素、异维A酸;物理治疗有光动力治疗和红蓝光治疗;特殊人群痤疮治疗有儿童以一般和外用药物为主、女性关注激素水平及药物对月经影响、男性注意生活方式对雄激素影响。
清洁皮肤:选择合适的清洁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的油脂、皮屑和细菌,但要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对于儿童痤疮患者,应选择温和的儿童专用洁面产品,且清洁频率不宜过高,每日1-2次即可。青少年和成人可根据皮肤油脂分泌情况适当调整清洁频率。
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及辛辣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脂腺分泌油脂,从而加重痤疮。例如,过多食用巧克力、油炸食品等可能使痤疮病情恶化。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饮食调整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应避免过多摄入膨化食品等,青少年和成人则需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对痤疮的恢复有帮助。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加重痤疮。对于学生群体等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应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要减少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痤疮加重,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等,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还具有抗炎作用。但使用维A酸类药物可能会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红斑、脱屑等,所以开始使用时应低浓度小范围试用,建立耐受后再逐渐增加使用范围和浓度。对于儿童,使用维A酸类药物需谨慎,一般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常规使用,青少年使用时也应从低浓度开始。
过氧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轻度刺激皮肤,能使皮肤干燥。可单独使用或与维A酸类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儿童使用过氧苯甲酰时要注意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大面积使用引起皮肤刺激。
抗生素类:如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适用于炎症较重的痤疮。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但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所以不建议自行长期使用。对于儿童痤疮,应避免滥用抗生素类外用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系统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如米诺环素等),适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但要注意四环素类药物8岁以下儿童禁用,因为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对于青少年痤疮患者,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年龄禁忌。
异维A酸:适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等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痤疮。但异维A酸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致畸性,所以在使用前需排除妊娠,且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需严格避孕。同时,异维A酸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唇炎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
物理治疗
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结合光照来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及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重度痤疮患者。对于儿童,光动力治疗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皮肤较娇嫩,治疗时要注意光照强度和时间的控制。
红蓝光治疗:蓝光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红光具有抗炎作用。红蓝光治疗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可用于轻中度痤疮的辅助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尝试红蓝光治疗,但儿童治疗时要注意防护眼睛等部位。
特殊人群痤疮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痤疮:儿童痤疮多为轻度,一般不主张过早使用系统药物治疗,以一般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为主。要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女性痤疮:女性痤疮可能与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在治疗时除了考虑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外,还需关注激素水平情况。如果痤疮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激素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女性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需注意对月经等的影响,如异维A酸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需特别关注。
男性痤疮:男性痤疮治疗原则与一般人群类似,但要注意生活方式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如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加重痤疮,所以男性痤疮患者也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