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经直接密切接触传播致口周等感染,2型主要经性接触或分娩传播致生殖器等感染,感染后有原发、潜伏及复发表现,不同人群有相应影响及注意事项,诊断可通过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孕妇采取相应分娩措施及增强机体抵抗力。
一、单纯疱疹病毒的定义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可分为1型(HSV-1)和2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1通常主要引起口周、颜面等部位的感染,HSV-2主要与生殖器部位的感染相关,但现在也有HSV-1引起生殖器感染以及HSV-2引起口周感染的情况出现。
二、传播途径
HSV-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传播,比如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亲吻等,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儿童可能通过与患病的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而感染。
HSV-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在分娩过程中,由感染HSV-2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
三、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一)原发感染
HSV-1原发感染:常见于无免疫力的人群,可引起龈口炎,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有疼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还可引起疱疹性角膜炎,严重时可影响视力;此外,还可能出现疱疹性湿疹等特殊类型感染。
HSV-2原发感染:多见于青春期后,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群集性小水疱,可伴有瘙痒、灼热感、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常肿大。
(二)潜伏感染与复发感染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神经节内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劳累、月经、免疫抑制等情况,病毒可被激活,引起复发感染。复发感染症状一般较原发感染轻,表现为局部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病程相对较短,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但容易反复发作。例如,HSV-1复发多表现为口周、鼻周等部位的疱疹复发,HSV-2复发多为生殖器部位的疱疹复发。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感染HSV-1较为常见,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可能症状相对明显,如龈口炎时疼痛明显可能影响进食。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避免儿童与患有单纯疱疹的人群密切接触,保持儿童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卫生。如果儿童出现疱疹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低龄儿童应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保持口腔清洁、局部冷敷等缓解疼痛。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群中,性活跃人群感染HSV-2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性生活中应注意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减少HSV-2的传播风险。对于复发感染频繁的成年患者,应注意寻找自身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并尽量避免,如合理安排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三)孕妇人群
孕妇感染HSV-2可能在分娩时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疱疹,这可导致新生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预防HSV感染,尤其是避免在孕期发生HSV的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如果孕妇在孕期发生HSV感染,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五、诊断方法
病毒学检查:可采取病变部位的水疱液、溃疡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病毒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核酸检测如PCR技术等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能准确检测出HSV的核酸。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HSV的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或潜伏感染,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六、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清洁,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密切接触。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HSV-2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
对于孕妇,尤其是有HSV感染史或处于HSV感染活动期的孕妇,应在分娩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剖宫产等,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维持机体良好的免疫状态,降低感染HSV后发病的风险或减轻发病时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