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发病与遗传、皮肤屏障功能、免疫、环境及其他因素相关,遗传使有家族史人群风险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致易受刺激引发炎症,免疫异常致过度应答,环境中过敏原、温湿度、感染可诱发或加重,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因素也会增加发病几率需注意相关护理与调节。
遗传在湿疹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患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那么子女患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变异与湿疹的易感性相关,例如参与皮肤屏障功能、免疫调节等相关基因的异常可能导致皮肤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引发湿疹。对于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从婴儿期开始就要更加注重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的保湿,因为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诱发湿疹。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能够阻挡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丢失。当皮肤屏障功能出现异常时,如角质层结构和功能缺陷,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的保水能力下降,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等更容易侵入皮肤内部,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脆弱,因此婴儿湿疹较为常见。对于婴幼儿,家长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有助于维护皮肤屏障功能,降低湿疹发生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在湿疹的发病中占据关键地位。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应对外来病原体,但在湿疹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紊乱,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度活化,导致机体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例如,当接触到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时,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物,启动一系列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皮肤的红肿、瘙痒、渗出等湿疹典型症状。成年人如果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疲劳等状态下,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加湿疹发病几率,需要注意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节奏。
环境因素
过敏原接触:生活中的多种过敏原都可能诱发湿疹。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孢子等,尘螨在室内环境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床垫、沙发、地毯等处;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容易通过空气被人体吸入。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一些人食用这些食物后可能会引发湿疹发作。接触性过敏原如某些化妆品、洗涤剂、金属饰品(如镍)等,接触到皮肤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对于儿童来说,要避免让孩子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例如在选择婴儿衣物时要选择纯棉材质,避免接触化纤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面料;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活动等。
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皮肤状态有重要影响。过高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导致皮肤出汗过多,汗液的刺激以及皮肤表面微生物的繁殖可能诱发湿疹;而过于干燥的环境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增加湿疹发生风险。例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湿疹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加重,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皮肤容易干裂,也容易引发湿疹。因此,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例如使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保持皮肤的舒适状态。
感染因素:某些微生物感染也与湿疹的发生和加重有关。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和感染可能会激活皮肤的免疫反应,加重湿疹的炎症。皮肤表面的真菌如马拉色菌等感染也可能影响皮肤的状态,诱发或加重湿疹。对于皮肤有破损或处于湿疹发作期的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就医处理。
其他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湿疹的发病几率。此外,缺乏体育锻炼也可能使身体的代谢和免疫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免疫系统和皮肤的状态,诱发或加重湿疹。例如一些职场人士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的状态,进而增加患湿疹的风险。患者需要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冥想、瑜伽、听音乐等,保持良好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