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激活致病,好发于特定神经支配区域有前驱症状及神经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特点,诊断需与单纯疱疹等鉴别;单纯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激活致病,分原发和复发型,有相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与带状疱疹等鉴别要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成人多见,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更容易发病。
单纯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引起口周等部位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胃肠功能紊乱、过度疲劳等,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导致单纯疱疹复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但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性活跃期的年轻人。
临床表现方面
带状疱疹: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前驱症状,如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约占55%)、三叉神经(约占15%)、腰骶神经(约占13%)、颈神经(约占8%)等。皮疹初为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有的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单纯疱疹:分为原发性单纯疱疹和复发性单纯疱疹。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全身表现较重,可有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等,局部皮肤黏膜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鼻孔周围、面颊等,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或溃疡,然后结痂自愈,病程约2-3周。复发性单纯疱疹较常见,原发感染后1年内约60%的患者复发,诱因与原发性相似,好发部位同原发性,皮损一般于原部位反复发作,表现为群集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糜烂、结痂,病程较短,1-2周可自愈。
实验室检查方面
带状疱疹: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疱液涂片可见多核气球状细胞,Tzanck涂片(疱疹刮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学检查可采用PCR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单纯疱疹: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疱液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Tzanck涂片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学检查可采用PCR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的单纯疱疹病毒DNA,或进行病毒培养分离,还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若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及以上升高,有助于原发性感染的诊断,而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带状疱疹:根据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小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一般诊断不难。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单纯疱疹多为成群的小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全身症状轻,一般不沿神经分布,神经痛不明显。还需与接触性皮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过敏原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有关,一般无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主要表现为神经走行部位的疼痛,一般无皮疹。
单纯疱疹:根据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群集性小水疱,易复发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带状疱疹有单侧性、沿神经分布的特点,有神经痛,而单纯疱疹一般无这些特点。还需与脓疱疮鉴别,脓疱疮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暴露部位,皮疹初为脓疱,易破溃结蜜黄色痂,细菌学检查可发现病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