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发病受内在因素中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内分泌改变、遗传相关性疾病影响,外在因素里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接触物、物理、精神、生活方式、病史、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内在因素中特定基因变异等可致免疫反应异常,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有自身抗体致介质释放,内分泌变化可诱发,遗传相关性疾病伴发;外在因素里食物等可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致介质释放,感染、吸入物、接触物、物理刺激等可直接或间接引发,精神、生活方式等可影响免疫功能或神经递质致发病,有过敏史等人群易发病,儿童与成人诱因有别但总体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一、内在因素相关机制及影响
1.遗传易感性:约30%的荨麻疹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研究表明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易发生荨麻疹相关的免疫反应异常。例如,某些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对过敏原的识别和反应,增加发病风险。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抗体,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进而引发荨麻疹。自身免疫因素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较为常见,如约10%-2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病因。
3.内分泌改变:月经、妊娠等内分泌变化可能与荨麻疹发生相关。女性在月经前期,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雌激素水平降低时,可能诱发荨麻疹;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环境改变也可能导致部分孕妇出现荨麻疹症状。
4.遗传相关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可伴发荨麻疹,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在接触寒冷刺激后会迅速出现风团等荨麻疹表现。
二、外在因素相关机制及影响
1.食物因素:常见致敏食物包括鱼、虾、蟹、蛋类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免疫机制(如Ⅰ型超敏反应)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对虾过敏者食用虾类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皮肤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
2.药物因素:多种药物可诱发荨麻疹,分为免疫机制介导和非免疫机制介导两类。免疫机制介导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通过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非免疫机制介导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等,可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荨麻疹。
3.感染因素: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均可诱发荨麻疹。例如,儿童因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更易发生荨麻疹,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可能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4.吸入物因素: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吸入物可引起荨麻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接触相应花粉后,可能诱发荨麻疹,表现为鼻痒、打喷嚏、皮肤风团等症状;尘螨过敏者接触尘螨后也可能出现类似反应。
5.接触物因素:某些植物、动物、化学物质等接触皮肤后可引起接触性荨麻疹,如某些金属制品(镍、铬)、化妆品、橡胶制品等。例如,佩戴含有镍的首饰后,接触部位可能出现红斑、风团伴瘙痒等接触性荨麻疹表现。
6.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可引起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在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发生风团;日光性荨麻疹则是皮肤暴露于日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
7.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诱发荨麻疹。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的人群,由于精神因素导致神经递质变化,可能增加荨麻疹的发病几率。
8.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使机体对过敏原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增加荨麻疹发病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免疫力下降,接触过敏原后更易发生免疫反应引发荨麻疹。
9.病史相关因素: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的人群发生荨麻疹的几率更高,因为这类人群机体本身处于过敏体质状态,对过敏原的反应性更强。既往有荨麻疹发作史的人再次接触诱因时更易复发,如既往因食物过敏发生过荨麻疹的人,再次食用相同致敏食物时,很快会再次出现荨麻疹症状。
10.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荨麻疹诱因多与感染、食物过敏相关,如病毒感染后引发的急性荨麻疹较为常见;而成人荨麻疹可能与药物、自身免疫、慢性疾病等关系更密切,如慢性荨麻疹中自身免疫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11.性别因素影响:荨麻疹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特殊类型荨麻疹可能有不同表现,不过总体上性别对荨麻疹发病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还是由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