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种类多样,包括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急性、亚急性、慢性)、荨麻疹(急性、慢性)、银屑病(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体癣和股癣、病毒性皮肤病(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头癣、花斑癣)等,不同皮肤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好发人群及诱因等。
一、皮炎
接触性皮炎:多有明确接触史,皮肤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伴有瘙痒、灼热感等,不同接触物引起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皮肤娇嫩更易受刺激出现反应,有过敏病史者接触相关物质更易发病。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头皮部位表现为头皮油腻、脱屑,可伴有瘙痒,严重时头发可呈束状;面部多为红斑、油腻性鳞屑,眉弓、鼻唇沟等部位较明显,成年人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易患,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头皮出现厚痂,面部、耳后等部位有红斑、鳞屑。
二、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剧烈瘙痒,搔抓后糜烂、渗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因各种刺激引发,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转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有剧烈瘙痒,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环境改变、皮肤护理不当等可诱发。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有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剧烈,成年人多见,长期精神紧张、搔抓、摩擦等可促使病情加重。
三、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出现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颜色鲜红或苍白,周围有红晕,常突然发生,数小时内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伴有剧烈瘙痒、灼热感,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食物、药物、感染等是常见诱因。
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瘙痒程度不一,病情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成年人多见,病因较复杂,常难以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等有关。
四、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四肢伸侧、头皮、背部多见,成年人发病较多,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可诱发,冬季病情易加重。
脓疱型银屑病:分为泛发性脓疱型和局限性脓疱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病情较重,可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或突然发生,全身出现无菌性脓疱,可融合成脓湖,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多限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脱屑,易在劳累、感染等因素下复发,成年人多见,妊娠、感染等可诱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大量脱屑,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病情顽固,易复发,多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如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等引起,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后恢复相对较慢。
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皮损外,还伴有关节病变,可累及外周关节,也可累及脊柱,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与该病发生有关。
五、体癣和股癣
体癣: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光滑皮肤所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初起为红色丘疹、小水疱,逐渐向外扩展呈环状或多环状,中央趋于消退,边缘隆起,有丘疹、水疱、鳞屑,自觉瘙痒,夏季多汗、肥胖、糖尿病患者等易患,儿童皮肤薄嫩,接触污染物品后易感染。
股癣: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基本损害与体癣相同,但由于该部位温暖潮湿,易潮湿多汗,皮损炎症较显著,瘙痒剧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肥胖、多汗、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患。
六、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鼻孔周围、外阴等部位,初起为红斑,很快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疱液清亮,破溃后糜烂、结痂,可伴有灼热、疼痛,复发性单纯疱疹常在原部位复发,成年人多见,发热、劳累、月经等因素可诱发,儿童也可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多见于儿童,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后先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瘙痒明显,1-2天内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病程中可同时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免疫力低下者病情更重。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多见于成年人,春秋季节多见,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皮疹特点为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群集性的小水疱,沿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单侧发病,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年龄越大,神经痛越明显,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七、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黄癣、白癣、黑癣和脓癣。黄癣在头皮出现碟形黄癣痂,有鼠尿臭味,毛发干枯、易折断;白癣初期为白色鳞屑性斑片,病发周围有白色菌鞘;黑癣头皮出现点状炎症性丘疹,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脓癣为化脓性毛囊炎,头皮出现红肿、疼痛的脓疱,愈后可留下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儿童易患头癣,与儿童卫生习惯、密切接触等有关,学校等集体场所易传播。
花斑癣:旧称汗斑,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颈部、胸部、背部、上臂等,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表面有细小鳞屑,颜色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白色等,一般无自觉症状,夏季多汗时易发病,肥胖、多汗者更易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