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非增殖期与增殖期,非增殖期Ⅰ期有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无症状,Ⅱ期有硬性渗出提示血管病变进展,Ⅲ期有软性渗出伴视力轻度下降;增殖期Ⅳ期有新生血管及玻璃体积血致视力明显下降,Ⅴ期有纤维血管增殖和玻璃体机化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风险,Ⅵ期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致失明且治疗难度大。
一、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Ⅰ期:眼底可见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的眼底改变,主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微动脉瘤形成,小出血点则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此期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
2.Ⅱ期:眼底出现硬性渗出,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脂质渗出到视网膜内形成,硬性渗出呈黄白色、边界清楚的小点或斑块状,一般不影响视力,但提示视网膜血管病变在进展。
3.Ⅲ期:眼底可见棉絮状软性渗出,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所致,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棉絮状斑块,此期患者可能开始出现视力轻度下降,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受损影响视觉传导有关。
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Ⅳ期:眼底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伴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新生血管是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代偿表现,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导致玻璃体积血,患者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
5.Ⅴ期:眼底可见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新生血管逐渐形成纤维血管组织,导致玻璃体机化,此时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加重,视力进一步下降,且有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6.Ⅵ期: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纤维血管组织收缩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最终可造成失明,此期患者视力严重受损,治疗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