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是遗传因素致进行性视网膜病变有夜盲等表现,可经眼底等检查诊断,无根治法,预后进行性发展,儿童需尽早查监测,女性妊娠要遗传咨询,老年需注意合并病及用眼安全。
一、定义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类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进行性视网膜病变,主要累及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以夜盲、视野逐渐缩小、眼底视盘蜡黄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及色素沉着(呈骨细胞样改变)等为典型表现,最终可致失明。
二、病因
多由遗传因素引起,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X连锁遗传等,特定基因的突变是发病的分子基础,如RHO基因、PRPH2基因等突变可引发该病。
三、临床表现
1.夜盲:多为早期症状,患者在青少年时期或更早出现夜间视物困难。
2.视野缩小:病情进展中逐渐出现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最终仅剩中心视野。
3.眼底改变:眼底可见视盘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视网膜色素呈骨细胞样沉着,后期黄斑也可受累。
四、诊断
1.眼底检查:观察眼底视盘、血管及色素沉着等形态学改变。
2.视野检查:显示典型的周边视野缩小及中心视野损害。
3.视网膜电图(ERG):可出现特征性的波幅降低或熄灭。
4.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相关致病基因明确遗传类型,辅助诊断。
五、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可尝试维生素A棕榈酸酯等药物,但疗效有限。前沿研究包括基因治疗等探索性手段。
六、预后
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多数患者在中年至老年阶段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少数进展速度较慢。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尽早发现病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监测病情进展,避免强光刺激,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视觉发育,需密切关注视力及视野变化。
女性患者:妊娠时需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子代发病风险,做好产前相关监测准备。
老年患者:需注意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如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定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共存疾病,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安全,避免眼部外伤等加重病情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