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高初步判断为超正常范围且伴眼胀等不适,非药物干预有合理用眼、饮食调整(多摄维C、E食物,减高盐高糖)、适度运动(有氧运动避低头幅度过大运动),药物需遵医嘱用降眼压药,儿童眼压高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眼部表现且儿童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老年人眼压高与眼部结构变化相关用药需评估肝肾功能且避情绪激动,妊娠期女性眼压高先非药物控制必要时多科评估选药。
一、眼压高的初步判断
正常眼压范围通常在10~21mmHg之间,当眼压超过此范围且伴有眼胀、头痛、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时,需警惕眼压高的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连续使用手机、电脑等屏幕超1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保持正确用眼姿势,阅读时书本与眼睛保持约33厘米距离。
2.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减少高盐、高糖食物摄入,高盐可能致眼压波动,高糖会影响眼部代谢。
3.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约30分钟,运动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免低头幅度过大的运动(如倒立),以防眼压进一步升高。
三、药物治疗
若眼压高需药物控制,可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但具体用药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不可自行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压高可能与先天性因素等相关,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眼部不适表现(如频繁眨眼、揉眼等),及时带儿童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降眼压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眼压高多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结构变化(如晶状体增厚等)有关,用药时需评估肝肾功能,部分降眼压药物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应在医生评估下选择药物,同时老年人要避免情绪激动,因情绪波动可能影响眼压,需保持心态平和。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眼压高需谨慎用药,部分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先通过非药物方式尝试控制眼压(如调整作息、避免长时间低头等),若必须用药,需由眼科医生与产科医生共同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