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与年龄因素(年龄增长致玻璃体变性、液化)和生活方式(长期用眼过度加速玻璃体退变)有关;病理性飞蚊症由疾病因素(葡萄膜炎致眼内细胞成分增加、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及眼内出血等)和外伤(眼部外伤致玻璃体、视网膜受损)等引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液化。例如,人到了40岁以后,玻璃体开始出现液化现象,原本呈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变得混浊,就像一杯原本均匀的胶水出现了絮状沉淀一样,从而导致生理性飞蚊症。儿童时期玻璃体较为稳定,随着年龄增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这种变化。
生活方式
长期用眼过度的人群,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间过长等,会加速玻璃体的退变。因为用眼过度会使眼部疲劳,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促使玻璃体更早地发生变性,增加飞蚊症的发生风险。
病理性飞蚊症
疾病因素
葡萄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葡萄膜炎,如感染性葡萄膜炎(细菌、病毒等感染)或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等因素),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成分增加,炎性细胞、渗出物等进入玻璃体,从而引发飞蚊症。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眼部时,容易并发葡萄膜炎,进而出现飞蚊症状。
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如果裂孔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视网膜脱离。在这个过程中,玻璃体的牵拉等因素会导致玻璃体混浊,出现飞蚊症。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比正常人长,视网膜相对较薄,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病变。
眼内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容易出现视网膜出血。此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等也可能引起眼内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后,会使玻璃体混浊,表现为飞蚊症。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病程较长时往往会并发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眼内出血进而引发飞蚊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
外伤:眼部受到外伤时,如撞击、刺伤等,可能会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等结构受损,引起出血、混浊等,从而出现飞蚊症。例如,运动时眼部受到外力撞击,就有可能引发病理性飞蚊症相关的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