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屈光不正状态,因眼球屈光力不足或眼轴过短致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不能成清晰像,小孩有生理性远视,新生儿期约+3.00D左右,3岁左右约+2.00D~+2.50D,6岁时渐近正视眼约+1.00D~+1.50D,超年龄段正常范围属异常远视,会影响视觉发育致视力下降等需就医检查结合多因素判断。
远视是屈光不正状态,因眼球屈光力不足或眼轴过短致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不能成清晰像,小孩有生理性远视,新生儿期约+3.00D左右,3岁左右约+2.00D~+2.50D,6岁时渐近正视眼约+1.00D~+1.50D,超年龄段正常范围属异常远视,会影响视觉发育致视力下降等需就医检查结合多因素判断。
一、远视的基本定义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因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眼轴过短,使得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后,从而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对于小孩子而言,其眼球发育具有特殊性,存在生理性远视现象。
二、小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性远视范围
新生儿期:新生儿眼球前后径较短,通常存在生理性远视,此时远视度数一般在+3.00D左右,但因个体差异会有一定波动。
3岁左右:此阶段小孩子的远视度数约为+2.00D~+2.50D,这是眼球继续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径逐渐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步降低。
6岁时:一般逐渐接近正视眼状态,远视度数约为+1.00D~+1.50D。若6岁后仍存在超出该年龄段正常范围的远视度数,则可能属于异常情况,需进一步排查。
三、异常远视的判断及影响
若小孩子的远视度数超出其所在年龄段的正常生理性远视范围,则属于异常远视。例如,若3岁孩子远视度数超过+3.00D,或6岁孩子远视度数仍高于+2.00D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疲劳等问题,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验光等,以明确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考虑小孩子远视情况时,要结合其年龄、视觉发育进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远视范围是基于儿童视觉发育的一般规律得出,实际个体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需遵循正常发育的大致范畴来评估是否为异常远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