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按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有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通过询问病史眼部检查及病原学检查辅助诊断,感染性结膜炎用相应抗感染药物,非感染性结膜炎避诱因等,预防要保持眼部清洁卫生等,儿童需注重眼部卫生教育,孕妇用药权衡胎儿影响,老年人控基础病并告知基础疾病情况。
一、结膜炎的定义与分类
结膜炎是结膜受病原体感染或因过敏、理化刺激等引发的炎症。按病因分为感染性(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所致)和非感染性(包括免疫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引起);按病程分为急性(病程<3周)、亚急性(3周~2个月)、慢性(>2个月)。
二、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眼红(结膜血管扩张充血)、异物感(自觉眼部有东西摩擦)、分泌物增多(感染性结膜炎分泌物性状因病原体不同而异,细菌感染多为脓性,病毒性多为水样)、瘙痒感(过敏或某些炎症刺激可引起),严重时可伴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炎症累及角膜等结构可影响视力)。
三、诊断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发病诱因、病程、接触史等)、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观察结膜充血、水肿、渗出、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情况)及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明确感染性结膜炎病原体)辅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
感染性结膜炎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细菌性结膜炎用抗生素类药物,病毒性结膜炎用抗病毒药物);非感染性结膜炎需避免诱因,免疫性结膜炎用抗过敏及抗炎药物,化学性或物理性结膜炎及时冲洗眼部并对症抗炎治疗,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避免低龄儿童滥用药物。
五、预防措施
保持眼部清洁卫生(勤洗手,不用手揉眼);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及污染物;公共场所注意防护(如游泳后及时清洁眼部);过敏体质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性结膜炎发生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卫生习惯较差,易感染结膜炎,需注重眼部卫生教育,避免揉眼,眼部不适及时就医,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儿童适用药物;孕妇:患结膜炎时用药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必要时医生评估后谨慎用安全药物;老年人:常伴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结膜炎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用药考虑与基础疾病用药相互作用,就医时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