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弱视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有屈光不正病史孩子风险增加;屈光不正中远视度数过高、近视过早且发展快、散光不规则或度数高未矫正易引发;斜视时大脑抑制斜视眼视觉信号致其发育受阻;视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严重上睑下垂阻挡光线影响视觉发育;出生时的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使眼部发育可能不完善或受影响致弱视风险高。
遗传在孩子弱视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弱视、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相关的病史,孩子患弱视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高度近视,孩子遗传获得相关基因后,眼部的屈光发育等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增加弱视发生的可能性。
屈光不正
远视:儿童的眼球通常处于发育阶段,眼轴相对较短,容易出现生理性远视。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会导致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模糊,长期如此就可能引发弱视。比如,3岁儿童正常生理性远视度数约为+2.00D~+2.50D,如果远视度数超过+3.00D等异常情况,就容易因清晰物像刺激不足而引发弱视。
近视:如果孩子过早发生近视且近视度数发展较快,没有得到及时矫正,也可能引起弱视。因为近视会使视网膜上的物像变得模糊,影响视觉发育。
散光:不规则散光会使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影响视觉信号的正常传递,从而干扰视觉发育,增加弱视的发生几率。规则散光如果度数较高,没有及时矫正,也可能导致弱视。
斜视
当孩子存在斜视时,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大脑会抑制斜视眼传来的视觉信号,长期下去,斜视眼的视觉发育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引发弱视。例如,内斜视的孩子,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内偏斜,大脑可能更依赖于注视眼的视觉信息,而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导致斜视眼弱视。
视觉剥夺
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存在一些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情况,也会引起弱视。比如,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会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得不到充分的视觉刺激,影响视觉发育;上睑下垂较为严重时,下垂的眼睑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阻挡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同样会干扰视觉发育,增加弱视发生的可能。
出生时的高危因素
早产:早产儿的眼部发育可能尚未完全成熟,视网膜等结构的发育可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这使得他们患弱视的风险相对较高。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发育情况,因为眼部发育的不成熟可能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形成。
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在身体各系统包括眼部发育方面可能面临更多挑战,眼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增加了弱视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