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需勤洗手及避免用手揉眼,要远离红眼病患者用品并减少密切接触,红眼病流行季节要减少公共场所逗留并注意公共设施接触后处理,儿童、老年人群体及眼部基础疾病或过敏体质人群需加强防护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手部是接触外界病菌的主要部位,应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公共扶手等)后、进食前、接触眼部前务必洗手,减少病菌经手传播至眼部的风险。例如,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显著降低眼部感染相关病菌的接触机会。
2.避免用手揉眼:眼睛是敏感部位,用手揉眼容易将手上沾染的病菌直接带入眼内引发感染,需养成自觉不揉眼的习惯,若眼部有异物感可通过清洁方法处理。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患病者用品:红眼病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含有大量病原体,要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眼药水、手帕等个人眼部用品,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患者接触过的文具、玩具等也可能携带病菌,需保持距离。
2.减少与患者密切接触: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与确诊患者近距离接触,如避免面对面交谈过久、不共用餐饮器具等,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三、公共场所防护
1.减少公共场所逗留:红眼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较差且卫生条件难以保障的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这些场所人员流动大,病菌传播风险较高。若必须前往游泳池等场所,可佩戴泳镜,并在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
2.注意公共设施清洁:在公共场所接触公共设施(如电梯按钮、扶手、座椅等)后,不要直接触碰眼部,接触眼部前务必再次洗手,降低通过公共设施间接接触病菌的几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好奇心强,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家长需加强监管,教育儿童不与他人共用眼部用品,教导正确洗手方法并督促执行,如发现儿童眼部有异常(如发红、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就医排查,因为儿童感染后可能传播速度较快。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低下,更要注重眼部及手部清洁,日常生活中严格与红眼病患者保持距离,一旦接触可能传染源后要及时清洁手部和面部,若出现眼部不适症状需尽快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3.眼部基础疾病或过敏体质人群:此类人群眼部防御能力相对较弱,更需加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在红眼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需做好眼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一旦眼部出现异常反应(如眼红、瘙痒、分泌物增多等)要第一时间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加重感染或影响恢复。



